1. 1易燃易爆液體靜電起電機理分析
液體在流動、攪拌、沉降、過濾、搖晃、噴射、飛濺、沖刷、灌注等過程中都可能產生靜電,靜電常會引起易燃易爆液體的火災和爆炸。其起電機理是基于偶電層理論。當液體與固體接觸時,在它們的分界面處會形成電量相等、符號相反的兩層電荷,即偶電層。形成偶電層的主要原因是液體介質可以通過不同方式離解成正、負離子。例如,極性分子液體或雜質分子可以直接離解。
1. 2易燃易爆氣體靜電起電機理分析
純凈的氣體在通常條件下不會帶電。高壓氣體噴出時之所以帶有靜電,
1. 3加油站靜電產生的幾個環節和原因
加油站區域內設施較多,但靜電主要在儲油罐區、輸油管道與加油區、及油罐車等部位產生聚集,由于各種設施設備的結構不同,位置各異,所以靜電產生的環節和原因也各不相同。
1.3.1儲油罐區靜電的產生目前,儲油罐在裝油或罐與罐之間油品互倒時,一般都采用底部注油法,雖然,此種方法比上部注油法合理,但油品從注油管內高速噴射出時,由于噴射起電而使油罐帶電。同時,油品沖擊到罐壁造成油霧,也容易使電荷堆積,并發生放電現象。
1.3.2輸油管道與加油區靜電的產生油品由儲油罐經輸油管道中流動時,易發生流動起電,形成沖流電流。
1.3.3油罐車靜電的產生常年進出于加油站的油罐車在裝油、運油、卸油過程中,由于油品與油罐壁、卸油及裝油用的鶴管反復沖刷、接觸、摩擦,而使電荷聚集產生靜電。
當帶電體因電荷積累達到一定的靜電電位時(一般大于300v),就會發生靜電放電現象,加上周圍空間又存在著爆炸性混合物,這時就有可能發生燃爆事故。
2、加油站靜電災害的防護技術與措施
2.1防靜電設施接地
加油站靜電接地就是用導線將儲油罐、輸油管道、加油機卸油臺等設施與大地相接,從而使導體電位接近大地電位,其中卸油地線應與防靜電接地體等電位連結。顯然,接地的目的是為帶電體上靜電荷向大地泄漏提供一條通道,以防止帶電體上靜電荷的積累或靜電位的升高。要經常檢查加油槍的接地和管道上法蘭盤的連接情況,及時消除銹蝕,保證整個接地系統的接地電阻不大于1008。注意: 當防靜電、防雷和工頻電氣三個接地系統共用一個接地體時,接地電阻應按其中的最小值選取,一般為4~ 108。
2.2增加空氣濕度
增濕主要增加靜電沿絕緣介質表面泄漏,而不是增加靜電通過的泄漏。增濕對于親水性物質除能加快靜電的泄漏,防止靜電積累,還能提高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點火能量。在加油站主要是給加油區、儲油罐區、卸油區及油罐車等噴入水蒸氣或灑水,是加油站區域的相對濕度保持在65%~75% 范圍內。
2.3摻雜降低電阻率
要有效地泄漏帶電體上的靜電,接地法只適用于帶電的金屬導體或靜電導體和亞導體,而增加濕度又只對親水性的帶電介質有效。要有效地泄漏電阻率較高的靜電非導體所帶電荷,只能靠降低它們的電阻率,提高導電性來解決,即向介質材料如燃油、塑料制品等添加能減少電阻率的雜質,以改善其導電性能。理論和實驗表明,對于固體材料,當其電阻率降至1098cm 以下,就可有效地泄漏靜電,防止靜電的危險積累;至于液體,當其電阻率降至10108cm 以下,就可消除靜電危險。市面目前普遍使用的抗靜電劑,就屬于化學摻雜法。抗靜電劑具有較強的吸濕性和導電性,值得推廣應用。
2.4電離空氣法
電離空氣法是通過安裝靜電中和器,使空氣發生電離,產生消除靜電所必要的大量電離子(一般為正、負離子對)。電離空氣法使用方便,又不影響燃油質量。
2.5控制場所危險程度
在機動車加油站,主要應在封閉危險的空間安裝通風裝置,及時排出爆炸性混合物(如可能產生的油霧等),使混合物的濃度不超過爆炸下限。
2.6人體靜電防護
人體活動也是加油站靜電發生源之一,由于人體帶電的復雜性,所以應建立完備的人體防靜電系統。這一系統可考慮由防靜電工作服、鞋襪、地坪等組成,必要時輔以防靜電腕帶、手套、腳套、帽子和圍裙等,還有工作臺、座椅等都屬于防靜電系統范疇。這種整體的防護系統兼具有靜電泄漏、中和與屏蔽作用。除了以上措施外,在各種安全防護設施設備完好的前提下,加油站的工作人員應持證上崗,嚴格按照規程操作,這是防止靜電災害事故發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各種正反事例反復印證著這條道理。
安全管理
一、吸煙引發事故原因分析 1.事故發生環節分析
加油站的主要作業活動有卸油、加油、檢修和施工等。在這些作業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油氣,當油氣達到一定濃度時,極易發生著火爆炸事故。在14例吸煙引發的加油站事故中,卸油作業過程中發生4例,占28.6%;加油作業過程中發生3例,占21.4%;設備滲漏油氣逸散引發2例,占14.3%;其他情況(安裝舊油罐、檢修保養、施工作業等)引發5例,占35.7%。由此可見,吸煙引發的著火爆炸事故在各個工作環節都有可能發生,管理者來不得絲毫馬虎,否則就會釀成大禍。
2.事故發生場所分析
吸煙引發的加油站事故中,在爆炸危險場所(油罐室、油泵房、儲油庫房、加油房、高架油罐、檢查井)內發生7例,占50.0%;在非爆炸危險場所(加油站圍墻外、招待所、廁所、休息室、值班室、加油站大門外)吸煙引發6例,占42.9%;設備失靈導致油品流入站外水溝,農民點火檢驗引發1例,占7.1%。這里應當說明的是,非爆炸危險場所為什么會發生著火爆炸?其原因是許多輸油管和熱力管同溝敷設,管溝沒有隔離封堵或填實,油氣通過管溝竄入休息室、值班室;油罐室墻壁出現裂縫油氣逸出室外;呼吸管口距離建筑物窗戶太近;噴濺式卸油;油氣沿地面擴散到站外等,使非爆炸危險場所轉化為爆炸危險場所。非爆炸危險場所轉化為爆炸危險場所主要是因加油站設計建設中遺留下的隱患引起的,其表現是卸油和加油工藝不符合安全技術要求.油罐安裝在室內;管溝敷設輸油管線,且與多個場所連通;安全距離不符合建設規范要求。
3.引發事故人員分析
引發事故人員分為加油站內部人員和非加油站人員2類。在吸煙引起的14例加油站事故中,加油站內部人員引發9例,占64.3%(其中業務人員如保管員、油料員、司機等引發4例,占28.6%;非業務人員5例,占35.7%),非加油站人員5例,占35.7%(其中在加油站施工人員引發2例;站外行人、小孩引發3例)。上述數據說明,加油站人員和外來施工人員責任意識不強,缺乏油料專業知識和安全知識,對油品易燃易爆的危險性認識不足,加油站安全管理不到位,是吸煙引發事故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須提高站內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加強對站外周邊人員的宣傳教育。
4.燃燒物和點火源分析
在吸煙引發的14例加油站事故中,燃燒物是油氣的為13例,占92.9%,是由于抽氣逸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被點燃引起的;油品1例,占7.1%。點火源主要是火柴、打火機、煙頭,據資料,火柴火焰溫度達500℃~650℃;氣體打火機火焰溫度高達1600℃~2100℃;香煙煙頭中心溫度達700℃~800℃,煙頭表面溫度約250℃,煙頭彈出火星溫度約200℃,這么高的溫度是極易引發油氣著火爆炸的。
二、預防吸煙引發事故的對策
1.強化安全管控、教育
吸煙引發加油站著火爆炸事故均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因此,加強對加油站人員的安全教育顯得尤其重要。一方面,要開展經常性的油品知識學習,使工作人員能夠了解各種油品的性質、特點和油蒸氣爆炸極限,從主觀上增強預防事故的意識。同時,要利用吸煙釀成著火爆炸事故的典型案例,對加油站內部人員進行警示教育,使其充分認識吸煙對個人、家庭、單位、社會的危害性,提高責任感,自覺戒煙,或者不在加油站吸煙。另一方面,要加強站外周邊人員和外來加油人員、司乘人員的管控,切實做好檢查工作和監督引導工作,確保“站內”、“站外”安全。
2.完善配套設施建設
新建加油站必須嚴格按照GB50156—2002(汽車加油加氣站設計與施工規范》的技術要求進行設計施工。對于未按標準建設的加油站,應及時查找施工過程中遺留下的事故隱患,并對照《規范》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如不合理的卸油、加油工藝系統、呼吸管道、油罐室安裝的油罐、管溝敷設的輸油管道,以及熱力、輸油、電氣共用管溝等。最大限度地減少正常情況下的油氣排放,防止不正常情況下的油氣逸散、積聚和非爆炸危險場所向爆炸危險場所的轉化。
3.嚴格控制火源
加油站是嚴禁煙火的場所,嚴格控制火源(火種)是消除事故隱患的必要措施。但部分加油站在火源(火種)管理方面存在著嚴重的僥幸心理,對吸煙視而不見、視而不管,監督不力;對外部人員的管理,只有要求,沒有檢查,缺少必要的強硬措施,全憑外來人員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使外來人員在危險場所吸煙的現象時有發生。這種情況如不改變,引發事故就會成為必然。因此,加油站內部應嚴禁攜帶存放火種,更要提倡加油站人員戒煙。
4.加強監督檢查
完善的監督機制,是制度落實的保障。在內部人員相互監督的同時,要重點加強對外來人員和客戶的監督,在加油站入口處要設置明顯的警示標語,同時要求加油站人員要對客戶進行口頭提醒。在加油站進行施工改造時,要在施工前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特別強調加油站不允許吸煙的道理和危害。在施工過程中,要有專人在現場監督,特別在動火時,要嚴格控制范圍,并對動火現場油氣濃度進行實時監控,確保安全施工無事故。
相關規定
管理和人員上崗規定:
由于石油商品具有易燃爆、易揮發、易滲漏、易集聚靜電荷的特性。加油站必須確立“安全第一”的 思想,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保證安全經營。加油站工作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學習石油商品知識和用油機具知識,掌握業務操作要領,熟悉加油站管理制度,并經過相關主管部門考核合格后方準上崗操作。用戶進站加油規定:
①站內嚴禁煙火。②嚴禁在加油站內從事可能產生火花性質的作業,諸如不準在站內檢修車輛,不準敲擊鐵器等。
③嚴禁向汽車的汽化器及塑料桶內加注汽油。
④所有機動車輛均須熄火加油。摩托車、輕騎、拖拉機等進站前要熄火并不得在站內發動。
⑤嚴禁攜帶一切危險品入站。
行業挑戰
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這就意味著中國石油、石化行業將直接面臨國際市場競爭。面對全球性跨國公司的重組及全球戰略的變化,加之這些公司在成品油分銷業務上先進的管理方式和技術,加之國際油市的動蕩不 安,未來國內成品油市場的競爭將十分激烈,國內成品油銷售行業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2006年12月11日中國已完全開放國內成品油批發市場,外資公司可在國內營建油庫、碼頭和銷售網絡。但是中國加油站市場未來仍將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石化)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石油)為主,其連鎖經營與集中配送的發展尤其會得到政府的鼓勵與支持;同時,他們亦會加快與跨石油公司合資經營加油站的步伐。
關于打手機的傳言
警告你不要在加油站打手機,不然釀成大爆炸,你看加油站不是也有禁止使用手機的標示嘛。加油站內禁止使用手機,是因為會引起火災和爆炸嗎? 這一類型的謠言最喜歡通過描述“XX地的XX人”的慘痛經歷來說明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而實際上,專家調查了各地加油站的火災爆炸事故,沒有一例是因為使用手機引起的,根本不存在“由于使用手機而引發的加油站火災和爆炸的事件”。2001年,俄克拉荷馬大學無線電磁感應研究中心的Glenn Kuriger小組完成了最廣泛細致的研究,結果表明,所謂的手機來電產生火花進而引爆彌散在空氣中的油汽,只是理論上的推測,只有在極其嚴苛的條件在才有可能發生,而現實中是不可能發生的。
最最給力的是著名實驗帝《流言終結者》,實驗人員制作了一個爆炸室,將一只手機放在里面,把氣霧狀的汽油噴進去,并且控制適合爆炸的油氣混合比。一切準備就緒以后,實驗人員撥打了那只手機。結果是紋絲不動,根本不能被引爆,流言終結。
關于“加油站內禁止打手機”還有一個說法是:加油站普遍采用電腦控制,在加油站接打手機,會造成加油站的部分設備引起感應,從而影響設備的正常工作,最終導致計量不準。而實際上,這種情況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