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光伏產業全行業虧損格局
編者按:作為國家重點發展的7大新興產業之一,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對于確保我國經濟的良性發展至關重要。而作為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排頭兵,光伏產業在經過了前些年的高速發展之后在今冬遇到了“成長的煩惱”。國內光伏產能的快速擴張與國際光伏裝機市場的蕭條,讓國內90%以上的光伏企業面臨停產的窘境,前期投資其中的VC和PE也是深度套牢。如何審視國內光伏產業,成為關心我國新能源產業人士思慮所在。為此,《證券日報》新經濟周刊特意組織了這組稿件,試圖一探光伏產業。
梳理兩年來機構對新能源行業出具的幾份研究報告,《證券日報》記者發現,在A股新能源指數曾創出4個月漲幅幾近70%的2010年,ChinaVenture數據卻顯示,1-8月新能源行業披露融資案例僅為18起,較2009年全年下降了62.5%。
而時至新能源行業指數急轉直下,8個月間跌幅超過40%的2011年,清科10月研報則顯示,單月私募股權投資新能源領域案例激增至6起,占到總數的12.4%。與此同時,這也是新能源行業今年首次與互聯網和電信業并列成為投資案例數量第一。
這一現象不由得叫人聯想到那句早已被VC、PE大佬們了然于心的至理名言——“在別人貪婪時選擇恐懼,在別人恐懼時選擇貪婪”。
如果一切屬實,VC、PE大佬們在對輿論隨聲附和的同時,卻已暗中厲兵秣馬,悄然間將戰略方針由“恐懼”調整為了“貪婪”。這將向市場釋放一個信號:才躲過2010年“過熱論”,又遭遇2011年“嚴冬說”的新能源行業即將迎來曙光。
與此同時,另一巧合也如約而至,作為新能源領域中最具代表性的光伏業,其在2011年接連遭受打擊后,近日卻在二級市場奇跡般的展開了一波反攻行情。這究竟是板塊借力《光伏“十二五”規劃》、新上網電價和美國“雙反”不可持續性等利好預期發起的反攻,亦或僅僅是板塊利空出盡造成的假象呢?
賽迪顧問光伏業分析師王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光伏市場環境顯然沒有回暖。而如果VC、PE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態度確實發生了轉變,針對光伏而言也不具規律性可循。此外,上述利好預期尚不足以為光伏板塊展開反攻蓄力,由此看來,‘利空出盡’才是此輪反彈的原動力。”
安徽譽華投資副總經理李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歐美市場的萎縮情況來看,VC、PE借機‘抄底’的可能性不大。而因為光伏上市公司年內業績虧損已成定局,且近期板塊出現的回調是緊隨大盤走強的技術性反彈,如此來看,這甚至算不上是‘利空出盡’,或許還是一個新的噩耗。”
太陽能多災多難的2011年
光伏業在即將度過的2011年可謂多災多難,這位最具代表性的新能源旗手近一年來將“行業悲情”演繹到了極致。
今年4月,全球知名的太陽能產業研究機構Solarbuzz在其發布的2011年光伏市場報告中預測,未來5年光伏組件的出廠價格將會較2010年水平再下降37%-50%幅度;
5月,作為全球第一、二大光伏安裝國的德國、意大利先后降低光伏補貼力度,多晶硅、組件價格大幅跳水,市場需求急劇下滑;
8月,國家發改委宣布新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按項目核準期限分別定為每千瓦時1.15元(含稅)和每千瓦時1元,意圖刺激行業發展的及時舉措對接連遭受打擊的光伏業稱得上雪中送炭;
不過好景不長,10月70家光伏上市公司的2011年三季報銷售毛利率均值較今年中報時的23.67%環比下滑0.26%,較去年三季報時的23.64%同比下滑0.23%。而應收賬款均值則較今年中報時的6.8億元環比上升13.2%,較去年三季報時5.1億元同比上升51%。光伏業令人堪憂的業績頃刻間擊垮了新上網電價帶來的利好;
10月19日,7家美國光伏企業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訴,稱“中國光伏企業向美國市場非法傾銷多晶硅光伏電池,中國政府向國內生產企業提供包括供應鏈補貼、設置貿易壁壘等非法補貼”,要求“聯邦政府對來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超過10億美元的關稅”;
11月9日,經過聽證,美國商務部正式發起了針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雙反”立案對于“市場在外”的中國光伏業而言無疑會是一場災難;
此后不久,德國、意大利再度相繼宣稱,按此前計劃,將下調2012年光伏補貼,其中德國已明確為下調15%。
在2011年3-10月間,上述消息匯聚在一起徹底擊碎了投資者本就脆弱的信心。太陽能發電指數由3月底時的年內高位1409.96點一路下挫至6月時的低位1079.48點,不到3個月的時間跌幅逾23%。
隨后的6月下旬至7月下旬,太陽能發電指數展開反彈,不過,屬于光伏上市公司們的美好時光沒能持續1個月便戛然而止。據記者統計,從7月20日開盤時的1278.14點至10月24日盤中創出的年內新低905.46點,3個月的時間,太陽能發電指數再度深跌逾25%。
縱觀2011年前三季度,光伏板塊呈現出整體下跌、局部反彈的態勢。
市場未給投行調整戰略的機會
面對不留片刻喘息的壞消息,A股光伏板塊仿佛毫無還擊之力,市場對光伏股2011年年底走勢的最后一點信心也消失殆盡。
但就是在這看似已回天無力的時刻,奇跡卻在不經意間發生了。當歐美市場以下調補貼加“雙反”向中國光伏業打出最后一擊組合拳時,歷經磨難的A股太陽能發電指數并未出現人們預想中的窘態,反而借力A股走強發起了一輪反攻。截至11月14日收盤,A股太陽能發電指數報收1047.02點,較10月24日盤中創出的年內新低905.46點上漲了近16%。
這難免讓人聯想起光伏業僅存的幾項利好。其一,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光伏上網電價;其二、即將公布的《光伏“十二五”規劃》;其三,美國“雙反”政策的不可持續性。
對此,賽迪顧問光伏業分析師王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定為每千瓦時1.15元對行業來說是實實在在的利好,但鑒于我國東部地區和西南部地區的日照時間不同造成的收益率差異,這一利好尚無法令所有光伏發電企業滿意,其影響也極為有限。相對于此,業界更期待政策的帶動效應,例如各省市的配套補貼等;而《光伏‘十二五’規劃》方面,雖然輿論普遍認定其存在上調相應發展目標的預期,但由于我國光伏裝機總量的基數過低,內需短期內不可能彌補外需的空缺;相對而言,美國‘雙反’可能是最大的預期利好,因為一旦中國光伏電池產品遭受加征關稅的無端懲罰,美國作為除歐洲以外最大的光伏安裝國將不得不選擇從歐洲進口組件及原材料,這將令其光伏發電成本陡增,促使政府付出更為龐大的財政補貼規模。”
安徽譽華投資副總經理李波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國光伏產品很大一部分出口歐美,近來歐債危機、美國經濟衰退對行業的影響都相當嚴重,特別是作為光伏新興市場的美國展開針對我國的‘雙反’調查,這造成我國光伏業在遭遇歐洲市場需求萎縮后又不得不放棄一根難得的救命稻草。”
“此外,我們一些光伏企業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技術密集型,從某個角度出發,對于他們的投資較為盲目。行業越接近上游的核心技術越不在國內,加之市場環境的惡化,短期內其并未給投行留下調整戰略的機會。”李波補充道。
作為投行人士,李波用“長期看好,短期看空,中期擇機進入”向記者總結了其對光伏業發展的判斷。
李波表示,我們仍然堅持去年對光伏業做出的判斷,光伏產業由于核心技術、市場競爭等原因,該行業中企業的發展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而要在光伏產業挖掘價值,仍然應著眼于細分領域。例如,去年我們看好設備,而今年機會或將發生在一些剛性需求的輔料身上。此外,投資全產業的方式也是一個好的選擇,例如打造如稀土產業一般,從開采到加工再到產品的鏈條。不過,這對于部分核心技術仍然依靠國外的中國光伏業而言,顯然還不成熟。(記者 于 南)
安徽譽華投資副總經理李波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國光伏產品很大一部分出口歐美,近來歐債危機、美國經濟衰退對行業的影響都相當嚴重,特別是作為光伏新興市場的美國展開針對我國的‘雙反’調查,這造成我國光伏業在遭遇歐洲市場需求萎縮后又不得不放棄一根難得的救命稻草。”
“此外,我們一些光伏企業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技術密集型,從某個角度出發,對于他們的投資較為盲目。行業越接近上游的核心技術越不在國內,加之市場環境的惡化,短期內其并未給投行留下調整戰略的機會。”李波補充道。
作為投行人士,李波用“長期看好,短期看空,中期擇機進入”向記者總結了其對光伏業發展的判斷。
李波表示,我們仍然堅持去年對光伏業做出的判斷,光伏產業由于核心技術、市場競爭等原因,該行業中企業的發展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而要在光伏產業挖掘價值,仍然應著眼于細分領域。例如,去年我們看好設備,而今年機會或將發生在一些剛性需求的輔料身上。此外,投資全產業的方式也是一個好的選擇,例如打造如稀土產業一般,從開采到加工再到產品的鏈條。不過,這對于部分核心技術仍然依靠國外的中國光伏業而言,顯然還不成熟。(記者 于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