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鍋爐基本結構 鍋爐整體的結構包括鍋爐本體和輔助設備兩大部分。
1.1 鍋爐本體 鍋爐中的爐膛、汽包、燃燒器、水冷壁、過熱器、省煤器、空氣預熱器、構架和爐墻等主要部件構成生產蒸汽的核心部分,稱為鍋爐本體。鍋爐本體中兩個最主要的部件是爐膛和汽包。
1.1.1 爐膛 爐膛又稱燃燒室,是供燃料燃燒的空間。爐膛的橫截面一般為正方形或矩形。燃料在爐膛內燃燒形成火焰和高溫煙氣,所以爐膛四周的爐墻由耐高溫材料和保溫材料構成。在爐墻的內表面上常敷設水冷壁管,它既保護爐墻不致燒壞,又吸收火焰和高溫煙氣的大量輻射熱。爐膛的結構、形狀、容積和高度都要保證燃料充分燃燒,并使爐膛出口的煙氣溫度降低到熔渣開始凝結的溫度以下。
1.1.2 汽包 汽包是鍋爐蒸發設備中的主要部件,它是自然循環鍋爐中接受省煤器、水冷壁來的給水、蒸汽及聯接循環回路,并向過熱器輸送飽和蒸汽的圓筒形容器。汽包筒體由優質厚鋼板制成,是鍋爐中最重的部件之一。汽包是加熱、蒸發、過熱三個過程的分界點。 汽包的主要功能是儲水,進行汽水分離,在運行中排除鍋水中的鹽水和水垢,以避免含有高濃度鹽分和雜質的鍋水隨蒸汽進入過熱器和汽輪機中。在鍋爐負荷發生變化,而燃燒工況不變的情況下,由于汽包具有吸收和放出一部分熱量的能力,因此,能夠減緩汽壓的變化。排污裝置(包括連續排污和定期排污)能在鍋爐運行中排出一部分含有較高鹽分和水垢的鍋水。
1.1.3 鍋爐蒸發受熱面的結構(水冷壁) 使進入鍋爐的工質(如給水)在鍋爐中吸熱汽化的受熱面稱為鍋爐蒸發受熱面。鍋爐蒸發受熱面以布置在爐膛中的吸收輻射熱的水冷壁為主,稱為輻射蒸發受熱面。 水冷壁:它是由許多上升管所組成,布置在爐膛的四周,接受爐膛輻射的熱量。
其作用: ⑴.水冷壁是鍋爐的主要蒸發受熱面,吸收爐內高溫煙氣和火焰的輻射熱,把水加熱蒸發成飽和蒸汽。 ⑵.保護爐墻。由于爐墻內表面被水冷壁所遮蓋,爐墻溫度可大大降低,爐墻不會被燒壞。同時,也有利于防止結渣和熔渣對爐墻的侵蝕。 ⑶.可簡化爐墻,減輕爐墻的重量。 由汽包、水冷壁、下降管、聯箱組成了自然水循環系統,它的原理是下降管中水的重度大于水冷壁中汽水混合物的重度,從而形成循環。
1.1.4 鍋爐的過熱器 過熱器的作用為將飽和和蒸汽加熱到具有一定溫度的過熱蒸汽的表面式換熱器。它的壁面溫度在鍋爐所有受熱面中是最高的。因此,要確保過熱器的工作安全、不被燒壞。
過熱蒸汽溫度的調節,最常見的是采用蒸汽減溫器的辦法。蒸汽減溫器在結構上分為表面式和噴水式。本項目采用噴水式減溫器。 1.1.5 省煤器 省煤器是現代鍋爐的一個必備部件,其作用利用鍋爐尾部煙氣的余熱加熱給水以降低排煙溫度的低溫受熱面。它可以降低排煙溫度、提高鍋爐效率,因而起到“省煤”的作用。由于省煤器和空氣預熱器都布置在鍋爐尾部煙道中,故叫它們為尾部受熱面。省煤器管束一般是水平布置在尾部煙道中,給水的入口在下面,出口在上面。這樣布置即可使煙氣橫向沖刷管束,又符合換熱器逆流布置的原則,可達到增強傳熱之目的。
在省煤器進口聯箱和汽包之間常用一管路連接起來,叫“省煤器再循環管”。當鍋爐啟動、停爐或停止進水時打開此管,使省煤器和汽包之間形成一個循環回路,以防止省煤器被燒壞和產生強烈的水沖擊。
1.1.6 空氣預熱器 空氣預熱器的作用是利用尾部煙道的熱煙氣加熱燃燒用的空氣的受熱面。作用是提高進風溫度、改善燃料著火和燃燒的條件,減少燃料不完全燃燒熱損失以及排煙熱損失,提高鍋爐效率。空氣溫度每提高50℃,大約可使排煙溫度降低30~35℃,鍋爐效率則可以相應地提高2%左右。 本項目采用管箱式空氣預熱器,,如圖3所示,煙氣走管內,空氣走管外,通過管壁進行熱交換,加熱空氣,降低煙氣溫度。
管箱式空預器
1.2 鍋爐主要輔機設備
1.2.1 給水設備 鍋爐在運行中需要不停地向汽輪機輸送大量的蒸汽,因此要求連續不斷地向鍋爐補充同樣數量的給水。給水還必須克服汽包壓力和高壓加熱器、省煤器、各段管道等處的流動阻力。鍋爐給水壓力是依靠給水泵來提高的。鍋爐給水泵大都是采用離心式水泵,其工作原理是高速旋轉的葉輪帶動水一起旋轉,使水在離心力作用下甩向泵外殼的內壁,然后流經斷面逐漸擴大的蝸形泵殼,在其中速度降低而壓力升高,最后在規定的壓力下從出口排出。葉輪中心因負壓而產生一定的吸力,因而能不斷地將低壓進水吸入泵內。循環不斷地向鍋爐供水。
1.2.2 通風設備 為了使燃料在爐內的燃燒正常進行,必須不斷地向爐堂內送入燃料燃燒所需要的空氣,并隨時排除燃燒后所生成的煙氣。用來送入空氣的風機叫送風機,抽出煙氣的風機叫做引風機。送風機需要克服空氣預熱器、風道的阻力,并在送風
機到一次風機、磨煤機與爐膛的分段送風口之間保持正壓。還設有二次風,主要是將熱空氣送入爐膛補充燃燒所需空氣。引風機需要克服煙氣所流過的各段煙道和除塵器中的阻力,并在爐膛到引風機之間的整段煙道中維持負壓。爐膛出口一般維持20~30Pa的微小負壓,以免火焰噴出爐外。 風機是離心式風機,其原理和離心式給水泵的相同。通過調節風機的入口擋板來調節風量。盡管送風機和引風機都是向氣體提供必要的壓頭,克服流動阻力,但是后者需要承受高溫和磨損,其工作條件比較差。
1.2.3 除渣除灰系統設備 鍋爐排煙中,帶有大量的飛灰,如果不經除塵就排入大氣,會嚴重污染周圍的環境,也會使引風機遭受嚴重的磨損,以及降低露天的電氣設備的絕緣性能等。所以必須捕集煙氣中的飛灰,用以捕集飛灰的設備叫除塵器,裝在鍋爐本體和引風機之間的室外煙道中。本項目采用布袋除塵器。 燃料煤在燃燒后,大部分飛灰被煙氣帶走,還有一小部分通過爐膛落下,同時鍋爐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結焦也會通過爐膛落下,該部分灰渣溫度較高,一般在經過降溫后外運。本項目除渣系統采用刮板式撈渣機直接至渣斗的機械排渣方式。
1.2.4 制粉系統設備 在煤粉爐中,煤是以煤粉的形式被預熱空氣送入爐膛,煤粉與空氣的接觸表面大大增加,燃燒非常猛烈,燃盡率很高,而且過量空氣系數可以控制的很低,從而大大提高了鍋爐的熱效率。 煤粉制備系統主要包括原煤倉、給煤機、磨煤機、密封風機、煤粉管道等。
二、 鍋爐的運行工藝 2.1 運煤系統 本項目運煤系統采用雙路帶式輸送機布置,一路運行,一路備用,考慮同時運行的可能。全廠4臺鍋爐總耗煤量為140.496t/h,考慮后期擴建再添4臺鍋爐,根據小型火力發電廠設計規程要求,按三班運行時,運煤系統的輸送能力不應小于全廠總耗煤量的150% ,因此,本運煤系統采用帶寬1000mm,帶速2.0m/s,最大輸送量600t/h。
三、 2.2 制粉系統
本項目制粉系統采用中速磨正壓直吹系統。燃料煤經運煤皮帶進入容積為160m3的原煤斗,然后經過F55型耐壓稱重式給煤機稱重后進入MPS130G型中速磨煤機。同時,送風機將外界空氣加壓后分兩路送出(冷風)(風機風壓6520Pa),一路冷風經過空氣預熱器加熱變成熱風后又分為兩路,其中一路熱風(二次風)直接進入爐膛助燃,一路熱風與另一路冷風混合后經一次風機(風機風壓6520Pa)加壓后(一次風)進入磨煤機,一方面將磨煤機中的原煤干燥方便煤粉制備,另一方面將磨好的煤粉送出,經煤粉管道送入爐膛燃燒。
2.3 給水系統 來自脫鹽水站的脫鹽水經主給水母管進入HMC-380型旋膜式除氧器(額定出力380t/h,工作壓力0.588MPa.a,工作溫度158℃),除氧后進入給水泵被加壓至15.8MPa.g送出至高壓給水冷母管 ,高壓冷給水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正常流量50t/h,最大90t/h)減壓至8.5MPa.g(最大8.8MPa.g)后送至化工裝置供化工用水,第二部分送至高壓加熱器加熱至185℃進入高壓給水熱母管,高壓熱給水絕大部分經省煤器進入汽包,一小部分送至過熱蒸汽減溫裝置。
2.4 水汽系統 鍋爐汽包中的水經下降管進入水冷壁下聯箱,被平均分配至各水冷壁管中,水冷壁管中的水吸收爐膛內的熱量發生汽化形成汽水混合物,汽水混合物在下降管中水的重力作用下進入汽包,在汽包中汽水混合物經過分離,飽和蒸汽進入過熱器繼續加熱,最后形成540℃、10.6MPa.g的合格蒸汽送入主蒸汽母管,分離下來的水繼續進入下降管參與循環。 2.5 風煙系統 空氣經送風機加壓后分兩路送出,一路進入空氣預熱器經煙氣加熱后形成熱風再分兩路送出,一路熱風直接進入爐膛助燃(二次風),一路熱風與另一路冷風混合經一次風機加壓后進入磨煤機,攜帶磨好的煤粉進入爐膛燃燒,燃燒后的煙氣在隨爐膛上升過程中加熱鍋爐水冷壁內的水,然后煙氣進入水平煙道加熱過熱器內的蒸汽,再然后煙氣進入尾部煙道,先后經過省煤器、空氣預熱器后進入布袋除塵器將煙氣中攜帶的粉塵出去,除塵后的煙氣在引風機的吸力下從鍋爐排除進入脫硫裝置進行煙氣脫硫處理,脫硫后的煙氣通過煙囪排向大氣。
三、 汽輪機工藝說明
3.1 裝置簡介 本項目熱動力站配有南京汽輪發電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2×50MW 汽輪發電機組。 汽輪機型號為CZK50-9.62/0.80,為單軸、單缸、沖動、單抽、直接空冷凝汽式汽輪機,共19級,額定轉速3000rpm。汽輪機具有一級非調整抽汽供高加汽源和一級調整抽汽供化工用汽。 發電機型號為QFJ-60-2,額定功率60MW,采用空氣冷卻,靜止可控硅勵磁。
3.2 工藝原理 3.2.1 汽輪機工藝原理 汽輪機是具有一定溫度和壓力的蒸汽來做功的原動機。高溫高壓蒸汽進入汽輪機后,通過汽輪機噴嘴膨脹,使蒸汽的壓力降低、速度增加、蒸汽的熱能轉變為動能,高速流動的蒸汽在動葉中改變流動方向,對動葉有力的作用,在力的作用下帶動轉子旋轉,從而把熱能轉變為動能;從動葉出來的蒸汽繼續在下一級噴嘴中膨脹加速做功。
3.3 工藝流程 來自主蒸汽母管的高壓蒸汽經過主汽門(主汽門前蒸汽參數為:535℃,9.62MPa.a)進入汽輪機做功,其中第7級后抽汽(319.46℃,1.38MPa.g,45.59t/h)做為高加的熱源,第10級后抽汽(232.7℃,0.8MPa.g,100t/h,最大150t/h)供化工裝置用汽,做完功的乏汽(排汽背壓15KPa.a)進入排汽裝置通過排汽管道進入直接空氣冷凝器冷凝成凝結水,凝結水通過凝結水泵加壓后送出。
3.4 空冷工藝說明 本直接空冷凝汽器系統(ACC)由3列組成,每列2個風機單元(每個 風機單元1臺風機),共6個風機單元。每列第二個風機單元(從蒸汽分配管入口方向依次為一、二)為逆流單元,逆流單元風機可以反轉運行。空冷器列1的蒸汽分配管、凝結水管、抽真空管上設有電動隔離閥。 汽輪機低壓缸排出的蒸汽經大蒸汽管道,進入蒸汽分配管,在蒸汽分配管中將蒸汽分配給各個順流管束,通過大型軸流風機強迫空氣流過順流管束,大部分蒸汽在順流管束翅片管內表面冷凝成水流入下聯箱,部分未凝結的蒸汽和不凝性
四、 氣體經下聯箱進入逆流管束,蒸汽在逆流管束翅片管內表面冷凝成水流入下聯箱,不凝性氣體經逆流管束上部的抽氣口、抽真空管道,進入水環真空泵,在抽氣器內被壓縮后排入大氣。同時,下聯箱中的凝結水由于重力作用經凝結水管道進入凝結水箱。 抽真空系統由2臺水環真空泵完成。在啟動階段,2臺水環真空泵全部運行,正常運行時由1臺水環真空泵維持真空。 調節風機轉速(30~110%),使汽輪機排汽壓力控制在設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