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2016全年純電動客車產量累計市場份額方面,宇通客車、比亞迪和中通客車三家企業占比加起來達到42%,其中宇通客車全年純電動客車產量市場份額最高,達到19%;比亞迪全年純電動客車產量市場份額為13%;中通客車全年純電動客車產量市場份額為10%;其它品牌占58%。
分析去年純電動客車市場走勢可以發現,其主要特征與2015年比較類似,都是年初較冷淡,到最后幾個月就像脫韁的野馬一般井噴。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因素是去年受到騙補的影響,有關部門一直在溝通協調對騙補企業的處理,騙補之事的影響直到第三季度有所緩解,騙補處理完之后就是一系列新政的推出,這些新政激活了純電動客車行業的發展動力。
第一,新的調整后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出臺時間臨近年底,最后確定2017年初才會開始實施;而2016年銷售出去(按照上牌日期)的新能源汽車全部按照原定的補貼政策來執行。通過我之前對補貼新政的解讀就知道,2017年補貼政策技術門檻大幅提高、補貼金額大幅降低等,所以,12月將是車企消化現有產能最好的時機,因此,最后一個月產量爆發也是預料之中。
第二,臨近年底,工信部發布了多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這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各車企的加班加點生產計劃,另一方面,更多企業與車型也都獲得了補貼推薦,有了目錄推薦作保障,各廠家才能擼起袖子大干特干。
第三,也是臨近年底,部分車企已經拿到了2015年新能源補貼金額,目前已經發了5家(相關信息各位可以查歷史文章)。這個造成的影響是,一方面緩解了這5家車企的現金流問題,使得他們可以進一步開拓市場,另一方面,這也為其它暫時沒收到補貼款的廠家提供一個積極信號:補貼快發了,再撐會。
新能源汽車的趨勢已不可阻擋,國內方面,客車與專用車是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與占比份額最高的,整個市場“綠意盎然”,這個市場有望最先實現新能源汽車普及。另外,客車市場,之前大家熟知的“一通三龍”早已成為過去式,而去年純電動客車市場的主要特點是:宇通、中通依舊強,比亞迪和珠海銀隆強勢崛起,金龍系則敗退。
宇通方面,相比其它廠商,宇通將傳統汽車的領先優勢平緩過渡到新能源汽車,能對其造成威脅的X因素只有比亞迪。不過,說實話,從世界客車市場來看,宇通只是贏在國內,它并不是最強,夾雜各種地方利益的其它國內廠商待提升的空間很大。
中通在傳統汽車市場表現平平,在新能源市場表現如此亮眼的根源還是他們有種破釜沉舟的勇氣。
比亞迪的技術實力自不必說,主機廠有自己動力電池的,屈指可數;再加巴菲特式光環,其實,更準確的是巴菲特式監督;還有備受中央扶持的民企身份等。雖然比亞迪造車資質尚淺,動力電池產能是個問題,但綜合以上強力優勢,毫無疑問,比亞迪就是客車市場的X因素。
銀隆的崛起的確有些意外,技術上,除了鈦酸鋰這一塊,其它方面優勢并不大,難道是因為董明珠造車之事鬧得沸沸揚揚,有了董明珠與首富王健林的力挺,進而讓銀隆散發第二春?
金龍系方面,南京金龍有所下滑,廈門金旅進步不夠大,蘇州金龍受騙補之事完全沉淪。
這個快速發展的行業,不進則退,也就是所謂的行業洗牌吧,就像上面說的,中國汽車市場第一個發生“綠色革命”的很可能是客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