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深圳市龍崗區(qū)的五洲龍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新能源客車的研發(fā)和生產,產品不僅在國內多個城市投入示范運營,更大批量出口港澳、美國、菲律賓、中東等地區(qū),成為為數不多的打入國際市場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汽車技術日新月異,飛速發(fā)展的汽車市場,更是競爭激烈,猶如浪潮般洶涌澎湃、波瀾壯闊。要繞過暗礁、闖過險灘、劈波斬浪的不斷前進,要求舵手具有智慧的眼睛、準確的判斷、超凡的膽識,嫻熟的技術及對全船人高度的凝聚力、組織力、協(xié)調力。張盈盈正是這位在汽車市場的浪潮中奮勇博擊的舵手,由她帶領的五洲龍國際營銷團隊,在短短的8年間,已實現投放各類新能源公交客車約4663輛,出口到港澳地區(qū)和美國、俄羅斯等40多個國家。5年運行單車運行達到30萬公里,累計運行達到5億公里。每年可節(jié)省燃油42480噸,減少碳排放約16萬噸。自2006年4月組建國際營銷公司以來,僅用了8年時間,張盈盈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了向世界展示東方人“安全、低碳、環(huán)保”的造車理念的夢想,成績斐然,不得不讓人對這位年輕的“企業(yè)家二代”有了全新的認識。
前不久,記者經多方努力,在深圳市五洲龍汽車有限公司辦公樓8層的VIP辦公室見到了為人低調的張盈盈,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的她與世人眼中的“二代千金”不同,同事間、創(chuàng)業(yè)伙伴以及朋友對這位民營企業(yè)家二代評價多是正面詞匯——虛心、自信、勤奮、知性。她嚴謹的管理模式、獨特的經營理念,對未來準確的預判能力,不僅獲得了集團的認可,更打破了男性在商業(yè)領域一貫的壟斷地位,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張盈盈在公司內部具有獨樹一幟的處事風格,凡事注重規(guī)則與效率。她說:“我每天早8點到公司,下午6點鐘收工。星期一到星期五,天天如是,周末假期還不時去會見客戶。我想以事業(yè)為人生,用有限的時間實現無限的價值。”與國內企業(yè)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和處事方式迥異,在公司,她讓員工叫她Elynn,但這并不影響員工對她的尊敬和她干脆利落的辦事方式。由于長期受到西方成熟市場經濟運行和社會文化理念的影響,張盈盈尊崇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辦事直來直往。由她帶領的團隊,平均年齡不到28歲,其中不乏有年紀輕輕被擢拔的人,這顯示了其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一面。由她一手帶領的團隊年輕,富有激情與夢想,作為集團最年輕的團隊,已經由完成最初的3000萬銷售額,發(fā)展到現如今的年銷售額過億的成績。
自2006年進入父親一手創(chuàng)造的五洲龍集團以來,張盈盈一直被外界視為張景新的事業(yè)接棒人選之一。如何將父輩精神繼續(xù)發(fā)揚光大,如何走得更遠更好?是她一直努力的方向。歷經多年的打拼,輔以父親的悉心培養(yǎng),如今的張盈盈已經擁有了自己的事業(yè),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小王國”。獨立、自信、果敢的她,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實現了個人價值的追求。張盈盈說:我很享受團隊為了實現同一個目標積極進取的過程,因為這是享受理想與現實磨合的過程,它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過程。我有明確的人生目標,我要用自己的實力將理想付諸行動。”除了傳承父輩為事業(yè)而奮斗的企業(yè)家精神,刻苦經營企業(yè)、為企業(yè)員工謀福利之外,張盈盈也努力承擔起企業(yè)的社會責任,一有時間就投身于慈善事業(yè),回報社會。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這位有責任感、自信、低調的年輕女企業(yè)家,記者與張盈盈就其成長經歷進行了深入的交談,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杰出女性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中國汽車報》:聽說你已經在花旗銀行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最終是怎么決定回國的?
張盈盈:其實我小時候有過3個理想——開一家花店、做空姐和做主播,可惜這三個理想都未能獲得父親的認可。
16歲就被送到國外,在新加坡讀了大學,后來又作為交換生去到英國繼續(xù)學業(yè),分別在倫敦商學院和倫敦城市大學獲得了金融會計學、市場管理學的雙碩士學位。
坦白講,最開始父親讓我回來進入公司時我并不愿意,一方面不想放棄國際化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是多年的國外學習和生活,我的朋友圈都在國外,一旦回國,一切都要重新開始。這對當時的我來說是一個巨大挑戰(zhàn)。
在回與不回的糾結中,我與父親通過3、4封長長的家書,彼此傾聽了對方的心聲,最終,出于不想讓父親一個人承擔那么多的重任,決定放棄國外的一切,回國與父親一道,打造公司。
《中國汽車報》:多年的國外生活經歷,讓你學到了什么?
張盈盈:一個人在國外,不得不堅強獨立,要努力學習,又要學會照顧自己,還要懂得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溝通。但其實,那時候的我就是個小女孩,在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里,也會孤獨和害怕,起初也會常常躲起來哭。后來,我逐漸學會了適應、學會調節(jié)自己。正是多年的留學經驗,讓我在回國后,即便再次進入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也照樣能夠快速調節(jié)自己適應環(huán)境。
《中國汽車報》:作為董事長的女兒,回到自己父親的公司卻要一切從基層做起,創(chuàng)建一個全新的部門,一定很累吧?
張盈盈:說不累肯定是假話。記得當初剛回來時,龍崗完全不是現在你們看到的這個樣子。龍崗屬于深圳市的“關外”,那時的龍崗一片荒涼,幾乎可以說了無人煙,連個醫(yī)院都沒有。而我所要創(chuàng)建的國際營銷公司更是從零開始。
2006年4月進入公司開始創(chuàng)建國際營銷公司時,我們這里連個桌椅板凳都沒有,而當年部門還肩負著3000萬元的銷售任務。于是,那一年,最常見的景象就是一邊在叮叮當當的裝修、搬運各種辦公用品,另一邊在邀請客戶商談合同。即便如此,我的僅有10幾個留學生、專業(yè)人士的團隊依然在剩下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出色的完成了公司3000萬銷售額度。
還記得我們的第一單生意是塞浦路斯的訂單,雖然只有一輛車,但足以提振整個部門的干勁。簽成了那筆生意,我們買了好多荔枝,邀請全公司人一起品嘗,心中的價值油然升起。
《中國汽車報》:憑借什么做到8年來從未辜負過集團的任務?
張盈盈:國際營銷公司成立初期,人力、物力等都不夠健全,所以事事都必須親力親為,而我又是一個比較注重團隊細節(jié)的人,加之國際化的要求與國內普通企業(yè)要求不同,所以即便給團隊提了要求,也還是不放心,到最后依然是自己親力親為。有時甚至簽約儀式上擺放的鮮花都要選好花材,擺好造型,盡善盡美。
經歷過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我意識到,打造團隊和制度規(guī)范化的重要性。于是,找了幾位有經驗的同事,通過幾個通宵的加班,為公司設計了整體VI系統(tǒng),詳細列出一整套規(guī)范化制度《深圳國際營銷公司營銷制度》,甚至包括辦公室裝修、玻璃貼膜、網站建設等等都有規(guī)范化條款。經過一段時間的嚴格推廣后,團隊逐漸走上了規(guī)范化道路。
現在,我即便2個月不在公司,這里的運營仍舊一切良好。所以我一直強調,部門如此優(yōu)秀的成績,完全是團隊的力量,是規(guī)范化管理的成果。
《中國汽車報》:回國工作后,面臨最大的難處是什么?
張盈盈:其實也不能叫做難處,我所面臨的不適應應該是每一個海歸都會面臨的,畢竟在國外生活多年,回國初期,在生活上、工作理念上,都有一些適應和調節(jié)。
例如在用人方面,我比較在意個人能力是否能夠勝任某一崗位,而不在意他在公司的資歷如何,所以破格提拔了很多人。但后來發(fā)現,一些年輕人缺乏社會的歷練,雖然對于某些工作能力突出,但在其他方面仍舊疏于鍛煉。后來通過與父親的溝通,我學會了在給這些人提升空間的同時,也要注意他們的綜合能力。
經過磨合后我意識到,之所以會出現格格不入的現象,是因為我的團隊整體不夠國際化,于是為了打造一支國際化的團隊,我開始吸納更多的留學生,為他們提供與國外近乎一樣的空間和平臺,改變國際營銷公司的整體氛圍。力求打造一支年輕化、效率化、國際化,溝通無障礙、無等級化的團隊,我給團隊提出的口號是:做一只快樂、積極、勤奮的小蜜蜂。
《中國汽車報》:沒見到你之前,我以為你是“大小姐”,見到你之后我認為你是“一個有責任感的現代女性”,那么,你如何評價自己?
張盈盈:細心、勇敢,有責任感的現代女性,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
我是那種不知道前方的路什么樣就敢沖出去的人。迷路的時候也會哭、也會迷茫,但我依然勇敢,依然可以迎接挑戰(zhàn)。同時,我不會太過放任自己的情緒,這么多年,我從未對公司任何員工紅過臉。
這些年,酸甜苦辣都經歷過,看著五洲龍一步步的成長、變化,在這過程中,我個人要承擔很多,我們的部門更要在國內沒有訂單的時候支撐整個公司的基本開銷。
現在回想起來,那些年都容不得我感慨。一路走過來,有些身不由己。但好在我是一個自我調節(jié)能力比較強的人,從最初認為回來是幫父親,到今天意識到是父親創(chuàng)造了這個平臺,而我所學的知識又恰好能在這個平臺上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實現資源的共享。
在此,我們由衷地祝愿張盈盈在今后的征途中不斷進取,再創(chuàng)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