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 全球貿易增速放緩,中國引資“答卷”亮點依舊。商務部17日發布了前10月中國吸引外資數據,同比增長4.2%。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開放力度加大,投資環境優化,中國吸引外資的規模和水平將保持向好態勢。
引資增速平穩,前景依然看好
“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的背景下,中國吸收外資依然實現正增長,這將對支撐國際直接投資的復蘇發揮正面作用。”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副主任邢厚媛說。
商務部1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數據,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6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2%。從2015年的5.5%,到今年上半年的5.1%,再到前10月的4.2%,中國吸收外資增速整體平穩。
國際社會依然看好中國市場。聯合國貿發會議調查顯示,2016年和2017年中國繼續位列最具前景的投資目的國首位。中國美國商會、中國歐盟商會的調查表明,大多數受訪企業對中國市場繼續保持樂觀態度。
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表示,很高興看到中國政府為促進改革開放做出的努力。“設立自貿試驗區、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等,減輕了企業負擔,對跨國公司來說是一大利好。”他說。
業內人士認為,潛力巨大、穩定增長的國內市場,日臻健全的法律制度和不斷完善的市場環境等,正在不斷提高中國吸收外資的綜合競爭力。
引資結構優化,折射經濟轉型
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近年來加大對華研發投入,目前對中國研發中心投入資金總計約8.7億元人民幣,重點研究中國消費者需求喜好,并加大對智能互聯技術、自動駕駛及新能源汽車技術的應用。
商務部數據顯示,外資加速向產業鏈高端環節轉移。高技術服務業和高技術制造業繼續成為吸引外資的主力。不少新設立的大型企業也多集中在新興產業及高科技行業。
楊旭表示,英特爾也將抓住創新的機遇和技術趨勢,加大對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投入。
“外資向高端產業鏈轉移的趨勢與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一致,將為我國經濟轉型釋放巨大的動力。”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唐文弘說,這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表現,也進一步推動經濟結構優化。
打造開放高地,引資更添魅力
過去的引資更多靠政策洼地,而如今是打造開放高地。
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設立自貿試驗區,探索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修改外資三法……通過大力推進各項改革,中國對外資吸引力越來越大。
日前,上海、廣東、天津、福建4個自貿試驗區形成19項可復制改革試點經驗建議,已在全國推廣。國務院也已經批準新設7個自貿試驗區,將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對于如何進一步增強對外資的吸引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胡江云認為,要進一步加大服務業對外資的開放力度,但在開放上要有秩序、有節奏、分階段推進,并考慮如何最大限度降低風險。
邢厚媛認為,應進一步加強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建設,比如加強立法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提高侵權行為的成本,給外商創造更穩定的法律環境。
如今,我國對外投資已超過引進外資,帶動中國由商品輸出國變成資本輸出國。專家認為,未來應加快雙向開放,才能在多邊經貿合作和國際規則制定中擁有更多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