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振華在馬拉喀什氣候大會期間中國角舉行的“中國氣候投融資論壇”上做書面發言時如是表示。該論壇由中國國家發改委氣候司、世界自然基金會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主辦。
近年來,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節能減排方面不斷加碼。繼2009年提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至45%的目標后,2015年中國進一步提出了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努力盡早達峰等一系列國家自主貢獻目標。據測算,要達成這些目標,中國氣候資金的總需求將突破41萬億元人民幣。
解振華指出,目前中國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方面取得的成績與氣候領域的實際需求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今后將完善金融體系和優化資金配置,從四個方面進一步推動氣候投融資。
一是協同。經濟財政、金融監管、環境保護、科技教育等部門應共同圍繞氣候減緩和適應這一中心目標制訂相關配套政策。
二是創新。他指出,僅依靠傳統金融手段和工具難以滿足氣候領域的實際需求。金融機構應設立專門的氣候投融資職能部門,培養氣候投融資專業化人才隊伍。
三是有效。解振華稱,氣候投融資不僅要量多,更需要質優。應建立權威的行業標準和科學的評價體系,對氣候投融資的項目領域嚴格把關,精確計算減排效果。
四是合作。他表示,中國開展氣候投融資的過程中,應持續深化與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國際金融機構之間的務實合作,創新合作方式,擴大合作規模,進一步提升中國氣候投融資的質量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