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101大樓,大家都知道它是臺北地標性的建筑,因為它曾經在長達5年多的時間里都是世界最高的建筑,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也還是世界最高的環保“綠建筑”。

日前,北京青年報記者隨中國記協組織的采訪團,赴臺灣作綠建筑專題報道。揭秘臺北101大樓作為世界最高“綠建筑”,那些不為人知的環保特色。
世界最高的綠建筑
這座508米高,地上101層、地下5層的摩天大樓,是臺北的地標、旅游的景點、綜合辦公大樓。另外,它是獲得美國“LEED綠建筑”既有建筑類最高級別白金級認證的世界最高綠建筑。
“綠建筑”即注重環保生態的建筑。據悉,臺灣“綠建筑”分為五個等級,由低到高分別是:合格級、銅級、銀級、黃金級和鉆石級;大陸分為一星級、二星級和三星級三個等級;美國“LEED”評價等級分為合格級、銀級、黃金級和白金級四個等級。
每8層有雨水回收管線
臺灣地區多雨,注重雨水回收是臺北101大樓的一大特色。在34層樓以上,以8層樓為一個單位,每8層樓都有雨水回收的管線裝置,把雨水收集完后匯集到地下五層的大型儲存室,經過回收過濾系統再重復利用,這些水可以澆灌戶外所有的植物、大樓廁所沖水等。每年可節省58000噸的用水量。
垃圾處理管道直通地下
臺北101大樓內有很多進駐的公司,還有大量游客。據悉,每日至少有12000名辦公訪客以及7000名游客進出大樓。眾多的人員必然產生巨量垃圾,大樓管理者如何處理這些垃圾呢?在大樓地下5層,大陸記者采訪團特意參觀了資源回收和垃圾處理系統。
101大樓設有專門的垃圾直達管道,各樓層的垃圾從“投處門”投入處理系統,儲存在重力滑槽中,當滑槽內的垃圾量達到一定量時,便會啟動排空措施,首先由攪碎機將垃圾攪碎后掉入暫存槽,再吸入輸送管路,直接排到地下的廢物處理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這種自動化垃圾直排管道好處很多。一是減少了人工作業和貨梯使用,二是避免運送過程中垃圾異味散發,三是攪碎處理后減少垃圾體積。
回收垃圾詳細分類
大樓地下5層廢物處理中心內的分類垃圾回收區,設有鐵罐、鋁罐、紙杯、塑料瓶、廢電池等不同處理區,有一樣東西引起了記者的興趣,那就是雨傘。原來臺灣地區多雨,多臺風,一場大雨或臺風,會損壞很多的雨傘,廢舊雨傘也會設專區回收處理。垃圾分類區的墻壁上,掛著詳細統計表,每日回收多少廢物,都是哪些種類,均詳細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