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關部委推出的關于PPP一系列政策和實施的路徑可以看出,中國在發展PPP的兩年多時間,其實是在沿著一個比較系統性的方式在逐步推進。既有各種文件相對比較密集的發布,構建了一個制度體系。同時從項目層面抓些示范,這個示范的作用就是在于能夠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給予整個PPP行業,形成一些可復制、可傳播的經驗。
財政部推出的第一批、第二批到昨天(10月13日)剛剛公布的第三批示范項目,包括北京市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公路、華夏幸福固安高新區綜合開發PPP、南京溧水產業新城等,其目的就在于此,即通過這些示范項目,加強頂層的質保和項目的規范性,并積累項目經驗,然后通過示范項目本身在當地形成一種知識傳播。財政部正在做示范項目中的一些典型案例的材料梳理,可能不久也會向業界發布這些典型案例的材料。這都是在制造示范模式,這個示范模式是著眼于積累可復制的比較好的經驗。
我參與了這三批示范項目評審,對于第三批示范項目,我有兩點體會:
第一,第三批的前期準備工作特別扎實。從前兩批示范項目以及其他大量的非示范項目的實踐情況看來,大家對PPP的熱情非常高,但是前期工作不扎實的情況比較普遍。在前期的規劃、用地、環保、政府各個部門之間的協同沒有做到位的情況下,匆忙啟動PPP的運作可能會帶來不少的問題。所以在第三批示范項目,財政部特別重視前期的工作,對前期工作深度有很明確的要求。

濟邦咨詢董事長張燎
第二,這一次評審特別注重兩個新領域的拓展。國內外PPP最開始都主要是在經濟基礎設施領域,像交通、能源行業,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推廣PPP模式。但在民生類的社會基礎設施領域比較難推廣。第三批示范項目里,民生類、社會類的比較多,還有綜合開發類和區域性綜合開發的也比較多,比如主持人提到的固安新區的PPP、南京溧水產業新城PPP。這一次,綜合性片區或者園區開發的PPP項目申報的多,入選的也比較多。這反應了我國PPP在應用的領域和行業模式上的進一步深入,也符合我國關于新型城鎮化改革和深化的要求,因為新型城鎮化完全靠地方政府的一己之力,在相當大的范圍里要把實現城鎮化很難。尤其在產業不太雄厚的三線四線城市,要建設新型城鎮化就特別難,有PPP就比較容易解決。
在這里,我還想強調的是金融與PPP密不可分,因為PPP是一個綜合體,既包括對公共服務產出的認識和要求,也有對建設、運營的整合,以及金融資源的整合。金融能否對PPP提供良好的支持,是PPP能否成功的一個關鍵。金融機構對PPP有沒有正確的認識,是不是采用比較恰當的方式去分擔中間的風險和分享其中的收益,關乎對PPP規范的促進作用,這種作用應該發揮出來。
然而現實是,我國金融對PPP支持不足的現象比較明顯,金融機構仍無法深入去理解和運用PPP的方方面面。包括交易結構設計、合同結構、風險分擔結構、以及融資工具的整合,金融機構尚無法將這些綜合運用起來。金融既是PPP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使PPP更加規范、提升PPP的落地率和運作成功率的一個關鍵。
因此,我們既要清醒認識需要改進和努力的方向,同時也要對今天取得的成績充滿充分的信心。就在此前世界銀行秋季聯會上,財政部辦了一個主題為“PPP在中國的發展”的專題研討會,近一百位來自世界各國、各國際金融機構和國際組織的嘉賓,聽取并參與了關于中國PPP發展的介紹和討論,包括世行行長、副行長在內的嘉賓都認為,中國PPP在短短三年里走過了別國十幾年的歷程,非常令人震驚。像一些產業新城運營商,比如最近華夏幸福將要給埃及建新都,花兩百億美金采用類似PPP的方式,也就是說我們已經從國內的PPP應用邁向了國際。正如財政部樓繼偉部長所說,PPP一定是先從國內開始,最終會走向海外,跟亞投行、絲路基金、一帶一路整合起來。
最后我總結兩點就是:PPP+資產證券化,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不忘初心,持續努力,PPP會有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