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上午,由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志社、國務院扶貧辦信息中心、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所主辦的第四屆中國民生發展論壇上,浙江金華金東區“垃圾分類縣域全覆蓋”項目獲評“2016民生示范工程”,這是繼2015年“金東農村居家養老”模式獲評“2015年民生示范工程”以來,金東連續兩年民生事業工程獲得民生示范工程殊榮。

金東區是傳統的農業區,以盆景苗木、蔬菜種植為主,發展以“農”為特色的休閑旅游業,具有明顯優勢。但是,多年來,農村生活垃圾日積月累,成為美麗鄉村嬌容上明顯的污穢,臟亂差讓村民滿腹怨氣,讓城里人避而遠之。
改變垃圾“圍村”狀況,還干凈整潔的鄉村面貌,是村民的呼聲,也是黨委政府的職責。在落實浙江“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工作的基礎上,金東區結合本區實際,把以垃圾分類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作為建設“美麗金東”的三大抓手之一。
幾年來,金東區每年都將鄉村環境治理納入財政硬預算,農村人均年環境整治費用達84元,每年的投入都在2500萬元以上。
此外,各村黨員干部帶頭捐錢、捐物、捐勞,在村里建設或領養示范性花圃、草坪、盆景。有黨員和干部帶頭,許多村民也站出來參與,有的捐出房前屋后空地建花壇,有的主動認領養護村里花園草坪等等,過去那種“干部干群眾看”的情況,變成了“黨員干部領頭群眾爭先恐后搶著干”,鄉村環境整治成了全體村民的義務。
在環境綜合整治中,金東區利用鄉村熟人社會的特點,創造性地推出了具有鄉村特色的激勵機制。在金東各鄉村顯著位置,人們都能看到一面“美麗家庭笑臉墻”,墻面以“攜手垃圾分類,共創美麗家園”為主題,展示了參與垃圾分類、環境整治的優秀家庭代表的笑臉。
到2016年5月,金東區459個行政村已經開展垃圾分類,農村生活垃圾有效集中收集處理建制村達到82.7%,率先在全國實現了縣域全覆蓋。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金東開辟了發展環境經濟的新境界。在金東區委區政府統籌指導下,金東各村“兩委”抓住環境整治契機,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發展環保經濟,把環境整治成果轉化經濟發展動力,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產業,開發傳統古村游、鄉村特色游,舉辦綠道騎行活動,讓環保與經濟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2016年5月,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中國人民大學環境政策與環境規劃研究所所長宋國君等前往金東專題調研,專家們高度肯定了金東農村垃圾分類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