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節能減排的大趨勢之下,我國也被看作是全球最具潛力的碳交易市場。據預測,未來我國碳市場的交易量將在30億-40億噸/年,現貨交易額最高有望達到80億元/年,實現碳期貨交易后,全國碳市場交易規模將高達4000億元。
“現階段,我國節能低碳企業在技術路線、工藝水平等方面同質化現象嚴重,這就導致了企業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上相差無幾,碳排放基準值定得過高或過低,都將直接影響碳交易市場的活躍程度。”吳道洪表示,只有大面積地推廣提高能效的顛覆性低碳創新技術,才能促進我國碳交易市場快速發展,加快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步伐。
2011年10月國家發改委批準了北京、天津、上海,湖北等7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并將2013年-2015年定為試點階段。其中,作為我國中部地區唯一的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省份,湖北市場交易活躍度高,市場機制促進經濟低碳轉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效果已逐步顯現。
“此次參股,將極大地鼓舞我們這些專業化從事節能、低碳技術企業的創新自信。” 吳道洪說,推動節能、低碳技術的革新才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根本所在,這也是我國建立碳交易市場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