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連徐高鐵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連云港至徐州鐵路是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確定的重大工程項目,也是江蘇省鐵路“三縱四橫”快速客運網中的一條橫向骨干線路。擬建連徐高鐵在徐州樞紐銜接京滬高鐵、鄭徐客專,在連云港銜接沿海鐵路通道。近年以來,江蘇交通運輸行業始終堅持對重點項目進行跟蹤銜接,加強對交通運輸業重要課題的調研力度,2016年來,江蘇一系列重大交通項目獲批、開工、竣工,重要科研成果通過專家評審。
日前,國家發改委官網正式公布,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完善國家干線公路和長江下游地區過江通道布局,支持南京江北新區建設,緩解過江交通壓力,國家發改委批復同意建設南京長江第五大橋,該項目估算總投資約59.68億元。江蘇省發改委正式發文同意上合組織(連云港)國際物流園專用鐵路工程立項。該項目投資估算約15.09億元,包含物流園支線和聯運區支線工程兩個部分,線路總長19.196公里。
9月13日,《廢輪胎膠粉與SBS復合改性瀝青混合料關鍵技術研究》科研課題工作大綱通過江蘇省交通工程建設局組織的專家評審。該課題依托徐州至明光高速公路江蘇段,在改性瀝青和橡膠瀝青的基礎上,利用廢輪胎膠粉,研究一種適用于重載交通的廢輪胎膠粉與SBS復合改性瀝青及混合料類型。專家組認為,課題組成員經驗豐富,具備承擔本課題的研究能力,課題的研究內容全面,技術路線可行,進度安排基本合理,同意課題工作大綱通過評審。
9月9日,《江蘇省公路資產核算與報告規則研究》工作大綱通過專家評審。該課題分析了當前江蘇省公路資產管理的特殊背景和現實需求,提出了針對江蘇省公路資產核算與報告規則的一系列研究,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專家組同意通過工作大綱評審。
9月5日,《江蘇交通運輸部門民航執法與機場管理機構法規授權執法研究》成果通過評審。課題組在《江蘇省民用航空條例(送審稿)》立法工作基礎上,通過廣泛的材料搜集、調研座談和深入研究,針對江蘇省民航有關管理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有關民航執法必要性和可行性等進行了分析,提出調整機場凈空保護有關處罰委托主體、明確機場管理機構法規授權執法監督管理主體等建議。專家建議根據評審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后,將成果轉化到江蘇民航立法工作中,為下一步完善江蘇地方民航立法提供參考。
近日,《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管理系統》需求設計通過審查。該項目充分研究江蘇省農村公路安全隱患基礎數據、年度計劃數據、安防工程實施數據、安防工程驗收數據的來源、結構和相互關系,跟蹤計劃上報流程和計劃執行生命周期,計算不同項目性質、不同隱患路段類型的部資金投資模型和省資金投資模型,提供豐富的查詢和統計功能。江蘇省交通運輸廳航道局承擔制訂的兩個地方標準《交通運輸船閘單位安全生產標準化規范》和《內河水上服務區建設標準》通過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和省交通運輸廳組織的聯合審查。
8月22日,《江蘇省交通運輸安全與應急“十三五”專項規劃》(送審稿)通過專家的評審。該規劃在總結“十二五”全省交通運輸安全應急工作成就和分析“十三五”安全應急發展形勢的基礎上,明確了21項安全應急發展目標,構建了8大支撐體系,提出了36項重點工作任務,擬定了105項具體實施項目,對“十三五”期間江蘇省交通運輸安全與應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規劃給江蘇省交通運輸系統的安全應急工作帶來了三個轉變:臨時性轉變為計劃性、被動性轉變為主動性、孤立性轉變為系統性,對未來五年江蘇省交通運輸系統安全與應急工作意義重大。
8月19日下午,《江蘇省志(1978—2008)·交通運輸志》編委會召開復審會議。地方志是一項傳承歷史、展現當今、啟引未來的重要事業。2007年3月,省政府決定開展二輪省志編纂工作,確定省交通廳為第二輪《江蘇省志》編纂工作試點單位,并作為交通運輸志的總纂單位。
近日,《揚州市普通公路“十三五”發展規劃研究》通過揚州市公路管理處組織的專家評審。“十三五”期間,揚州公路將加強路網增量升級,構建“規模適當、功能明確、結構合理、銜接順暢、管理高效”的干線公路網絡以及“通暢、便利、安全、和諧”的農村公路路網,更好地服務揚州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公眾安全便捷出行。
日前,《江蘇省民用航空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通過省政府法制辦審核。為加強民用航空管理,保障民用機場安全,提升運輸機場服務水平,扶持江蘇省通用航空發展,江蘇省交通運輸廳自2012年起即組織開展了《條例(草案)》的研究和起草工作。根據2016年省人大立法計劃安排,省交通運輸廳經調研、論證、征求意見并修改完善,于2016年1月形成了《條例》(送審稿)并報送省政府。《條例》主要對民航相關地方管理職責進行了明確界定:制定地方民航發展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履行運輸機場規劃建設、運營服務管理和安全環境保護職責,加強通用航空管理,加強民用航空保障與促進;同時對民航有關管理主體、運輸機場管理和通用航空管理方面進行了明確和規范。目前,省政府法制辦已完成審核工作,并將《條例》(修改送審稿)提交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
《江蘇省綠色港口建設實施方案研究》工作大綱通過專家評審。該《實施方案》從污染防治、節能減排、資源利用等方面出發,深入研究分析綠色港口建設現狀、總結主要問題,提出綠色港口建設目標和相適應的主要任務。該工作大綱是指導我省綠色港口建設實施方案研究的綱領性文件。
9月19日18時,經過58小時不間斷澆筑,滬通長江大橋28號主塔墩承臺混凝土澆筑完美收官,這標志著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鐵兩用斜拉橋主航道橋即將進入主塔施工階段。滬通長江大橋是新建滬通鐵路關鍵性和控制性工程,大橋全長11072米,按四線鐵路、六車道高速公路合建橋梁,其中公鐵合建橋梁長6993米,正橋主航道橋為鋼桁梁斜拉橋,主跨1092米,是世界公鐵兩用斜拉橋最大跨度。
9月18日,徐宿淮鹽鐵路宿遷段成功架設第一榀箱梁。徐宿淮鹽鐵路是江蘇省規劃建設“三縱四橫”高速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連接徐州、宿遷、淮安、鹽城4市,在江蘇境內與連淮揚鎮鐵路形成京滬高鐵第二通道。路線全長314公里,宿遷境內長63.5公里,去年底全線動工建設,預計2019年建成通車。
9月6日,連鹽鐵路跨鹽河特大橋順利貫通,為連鹽鐵路實現年內通車運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鹽河特大橋位于連云港市灌云縣境內,上承董集站,下接楊集站。全長17.77公里,共架設T梁1064孔,是連鹽鐵路關鍵性節點工程,被稱為“連鹽第一橋”。
9月1日,蘇州港太倉港區協鑫碼頭成功完成帶式輸送機系統空載聯動試車,為重載試車和竣工驗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投產后將為國內、外客戶提供快捷滿意服務。太倉港區協鑫碼頭是我國內河首座高智能化散貨碼頭,具有綠色環保、節能高效、功能多樣、高度智能化等特點8月29日蘇州港太倉港區首座重大件碼頭也提前30天完工。該碼頭投產后,可滿足5萬噸級件雜貨船靠泊要求,實現重、特大件貨物在碼頭的整體運輸,將極大方便長江經濟帶、長三角重大裝備整機進出口。
8月27日,滬通鐵路望虞河特大橋混凝土封底完成,該特大橋深基坑施工完成。該工程是滬通鐵路全線基礎除長江大橋外最深的深水基礎施工。為確保深基坑施工安全,項目部合理安排,科學組織,設立黨員先鋒崗,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項目部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緊盯現場,與施工人員及時溝通、協調,有力保障了基坑水下混凝土封底順利完成。
常州最大綜合性公交樞紐暨綠色維修保養基地正式啟用.8月23日,常州市占地面積最大、投資最大、功能最全的公交綜合樞紐暨綠色公交維修保養基地暨禮河公交綜合樞紐正式啟用,該工程占地面積170.4畝,可為常州市西南片區18條公交線路提供全面的后勤保障。該樞紐兼具公交換乘、停車保養、加油加氣、物資儲備等功能,將樞紐區、進場作業區、停車區與修理區緊密結合在一起,實現了多種功能的合一模式,達到了車輛空駛里程最優,運營交通組織最順,停車面積利用最大,現場管理最便,車輛維修速度最快,工作環境設施最全的目標。
9月20日,京杭運河蘇州段三級航道整治工程二期疏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京杭運河蘇州段北起蘇錫交界五七橋,南至蘇浙交界鴨子壩,穿越蘇州市相城區、高新區、姑蘇區、吳中區、吳江區等5個行政區,整治總里程81.5公里。2014年底,京杭運河蘇州段護岸工程和疏浚一期工程完成交工驗收,為全線達到三級航道標準,迫切需要進行二期工程疏浚。二期工程全線疏浚土方量326.68萬立方米,合同工期12個月。
9月12日,江蘇省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城市之一的漣水縣濱河新城清漣大道地下管廊工程開工建設。為科學預留和提升城市開發空間,避免市政改造導致馬路反復開挖,漣水縣結合濱河新城及道路建設同步實施地下管廊項目,讓地下管線全部入廊。該管廊計劃2018年4月建成投用。
9月9日上午,錫通接線工程建設指揮部成立揭牌。錫通過江通道公路接線工程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現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規劃綱要》和《長江干流橋梁(隧道)建設規劃》中的重點工程,是滬通長江大橋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南起錫張高速公路,連滬通大橋(公鐵兩用跨江大橋),北接沿海高速公路,路線全長32公里,其中南接線長9.7公里,北接線長22.3公里,項目初步設計批復總概算約63億元,批復工期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