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新能源汽車將有更多實惠
目前,北京、山西等地紛紛出臺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助政策。合肥市2014年出臺促進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若干意見,但已于去年年底失效。即將出臺的新版《意見》,補貼力度尤勝一籌。
“合肥市將對單位和個人購買純電續駛里程大于150公里的純電動乘用車,按照中央財政補助標準1∶1的比例給予地方配套補助;其他類新能源汽車原則上按中央財政補助標準1∶0.2的比例給予地方配套補助。”按照新政,對個人購買純電動乘用車的,在與中央財政1∶1配套的地方補助資金中安排10000元/輛,用于充電費用補助和私用充電設施安裝。此外,首次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性保險費用給予全額財政補助;免收牌照費;市區道路臨時停車給予優惠。
不僅如此,合肥市還鼓勵黃標車換購電動車。對個人提前淘汰自有黃標汽車購買純電動乘用車或純電動物流車的,在享受提前淘汰黃標車財政補償資金的基礎上,再給予3000元/輛的財政資金補助。
“示范小區”可獲10萬元獎勵
在城市公交、出租車等城市客運以及郵政、物流、環衛、機場通勤等公共服務領域,合肥市將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力度,制定機動車更新計劃,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運營比重。
汽車租賃公司,也能在新政中得到實惠。按照新政,合肥市將對車輛運營規模達到300輛的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企業,第一年給予每車每月500元的運營獎勵,第二年給予每車每月300元的運營獎勵。在政府投資的公用充電車位預留總充電車位的10%,免費提供給分時租賃車輛停放。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還首推評電動汽車推廣應用“示范小區”、“示范單位”,給予每個單位10萬元獎勵,專項用于專(公)用充電設施建設管理。每一年,獎勵單位數量不超過20個。
到2020年底將建成8.6萬個充電樁
充電時間長,充電樁數量跟不上,這可能是很多人不選擇新能源汽車的原因。不過,在即將出臺的《加快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的實施意見》中,到2020年,合肥市將建設8.6萬個充電樁。
按照意見,2016年-2017年底,合肥市將推廣新能源汽車2萬輛,建設直流充電樁1600個以上,交流充電樁2萬個以上。到2020年底,在全市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10萬輛,建設直流充電樁6000個以上,交流充電樁8萬個以上,全市基本建成適度超前、車樁相宜、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
新建住宅小區(含保障房)配建停車位應全部預留充電樁建設安裝條件,并按不少于規劃停車位數10%的比例配建充電樁;新建社會公共停車場和辦公樓、商場、酒店等公建類項目,按不少于總規劃停車位數20%的比例配建充電樁;老舊小區改造時,原則上按不少于總規劃停車位數5%的比例配建充電樁……有了明確的建設比例,你還擔心充電樁不夠用嗎?“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配建充電樁數目的,充電樁數量應及時增加。”
新能源汽車將更有技術范兒
即將出臺的新政,將從市場和應用領域,加速合肥市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不過,合肥要做的文章卻不止如此。市長張慶軍說,合肥還要做更多“創新思考”。將來的新能源汽車,會不會更小、更輕、續航更強悍,甚至還會變速?無不讓人充滿遐想。
“新能源汽車的動力輸出有一大特點,那就是不可變性,也就是沒有擋位。”張慶軍說,由于沒有變速器,新能源汽車在爬坡時會顯得無力,而這恰恰是制約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原因之一。對此,張慶軍要求,合肥還要注重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創新。例如,今后完全可以打造高速變速器,賦予新能源汽車更強的性能。
新能源汽車車身輕量化,是今后發展的一大趨勢。因為,車身重量的增加會導致續航里程的減少,反之則能大大提升續航能力。張慶軍說,合肥市要緊抓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發展前沿,從關鍵零部件的創新著手,提早謀劃更為先進的產品,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