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據統計,我國一年新建建筑面積達到20億平方米,然而,傳統建筑業已遠落后當代工業技術的平均水平,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險,低效率是建設者們揮之不去的心頭之痛。
通過工業化、裝配式的方式,不僅顯著改善作業環境,提供更好的就業機會,還能有效減少現場的資源浪費,提高施工效率和質量。數據顯示,工業化方式不僅使工期縮短50%以上,減少建筑垃圾80%以上,還可減少90%以上的外墻滲漏事件。
日前召開的廣東省城市工作會議指出,要發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到2025年,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提升城市建筑水平和建設水平。
廣東在發展裝配式建筑等工業化探索具有全國意義。作為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配套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發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減少建筑垃圾和揚塵污染,縮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質量。
專家表示,人力成本、綠色發展、質量提升等方面面臨的問題,都是原來的建造方式無法解決的,必須要采用工業化的方式。發展裝配式等新興建造方式不僅能夠顯著提高建筑質量和建設效率,還減少污染和資源浪費,是實現綠色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趨勢。
使建筑符合群眾不斷進步的需求
“廣東要著力推動產業優化升級,走綠色發展之路,只有生產方式變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節能減排的問題。”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建設科技與工業化處副處長岑巖表示,實現建筑業的節能減排和城市綠色低碳發展也亟需建筑工業化和裝配式建筑。
同時,工業化不僅從根本上有利于建筑節能的實現,還有利于提高建筑質量。“建筑業尤其需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通過工業化、產業化的方式,提高建筑質量,符合現今的市場需求,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岑巖說,“為了使得做出來的建筑符合老百姓的需求,保持較高且穩定的質量,途徑就是工業化和產業化。”
“廣東具有發展建筑工業化和住宅產業化的優勢。”深圳市住宅產業協會秘書長付燦華表示,“廣東毗鄰港澳,香港早在二三十年前就探索過這條路,情況也與我們相近。深圳的技術路線、管理體制、具體的工程經驗包括預制構件廠都得益于香港成熟的技術體系和配套資源”。
由于裝配式建筑的特點對于運輸有特別要求,發展相關產業必須要在當地培養構件廠等資源。對此岑巖解釋,“傳統建筑業運輸砂石水泥可以裝滿100%,但預制件面積很大而且有不同形狀;水泥等可以單包運輸,而一個預制件有幾噸是常事。這導致運輸效率受到影響,負荷率要達到80%以上才有效益,最好運輸半徑能在100—150公里以內。”
廣東得益于香港早期在珠三角等地培養發展了眾多構件廠,這些都在理想運輸半徑以內。“另外在技術上,廣東特別是深圳的技術水平在全國屬于領先地位,隨著近幾年政策支持加大力度,我們具有優勢。”岑巖說。
政府引導市場培育促產業鏈更完備
這條路亟需產業鏈的配合,當前也面臨一些困難。工業化對項目管理要求更高,總包單位、構件廠和設計單位等資源要慢慢培養。工業化的圖紙要求‘零變更’,以前傳統圖紙在現場還可以反復調整修改,而現在工廠做好了構件則不允許改動。
萬科住宅產業化研究基地業務經理譚宇昂表示,產業鏈上下游還不是特別完備,可能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人才團隊和合作企業,在市場規模沒有完全打開之前,做完項目之后就散掉了,“吊裝、安裝都比較專業,人才比較缺乏,幫助他們轉型需要專業的培訓”。
深圳絲科環境科技集團董事長劉韜還提到,“工業化建筑是一個很大的產業,培育市場很重要。比如,政府應當扮演制定標準的角色,并營造一個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可以通過調整稅收等方式,鼓勵更多企業參與進來,擴大優質供給”。
“集思廣益、指標量化、立法推行、全方位的策劃與配套措施。”新加坡建設局國際開發署高級署長許麟濟曾如此總結新加坡政府在推行住宅產業化方面的發展思路。政府不僅目標明確,通過住宅產業化技術來逐漸降低組屋項目的成本,同時達到節約能源、降低能耗、減少環境污染的目的,也通過先期資助研發、制定標準,推出優惠政策扶持全方位引導。
“我們開發了專門的指標系統對建設工程的標準化、工業化程度進行評估,并通過立法形式在全國進行強制推廣。為了確保執行效果,不按照要求來做的單位無法通過有關部門審批,也不能獲得相關的開工證件。”他說。
不片面追求高預制率
專家表示,政府不僅要重視行為方式上的引導,也要重視思想觀念層面的教育和宣貫。“要幫助大家首先改進理念。建筑產品最終還是需要老百姓愿意買,要破除成見,裝配式建筑并不是質量差的建筑,反而能夠實現更好的建筑質量。有些地方把預制跟低檔廉價結合在一起,其實并不是這樣。”岑巖說。
“不管用什么方式,最后還是客戶來認定,所以最關注的還應當是房子的質量,有些地方追求很高的預制率,實際上并不合理。我們要以超高的性價比,做出質量非常好的東西,這是工業化能實現的最大的價值,而不是簡單追求裝配化預制率。”譚宇昂補充。
專家建議,要針對中國自身的特點,尋找適合我國的發展模式,不能像搞運動一樣推廣技術、發展產業。行業發展應秉持冷靜的態度,防止出現新的產能過剩。
■案例
建筑工業化可使工期縮短50%以上
揚塵漫天、建材四散、水泥亂攤……這是傳統建筑工地常見的現象,不僅環境惡劣,而且污染嚴重。然而在深圳萬科云城項目現場,記者卻看到,工地干凈整潔,各種物料有序堆放。
據項目工作人員介紹,建筑工業化其中一大特點是通過預制的方式,將建筑構件在工廠批量化標準化制作,再運往工地裝配建造。效率高,質量好,污染少。
有數據顯示,工業化方式不僅使工期縮短50%以上,還減少建筑垃圾80%以上,同時大幅節省設計、材料等成本,更是大幅提升了建筑質量,工業化生產的房屋還可減少90%以上的外墻滲漏事件。
早在多年前,廣東在工業化、產業化發展建筑業上率先探索實踐。近年來我省先后建立多個國家級住宅產業化示范基地,深圳市于2006年成為首個國家住宅產業化綜合試點城市。
“2003年前后,我們希望減少建筑業對人工的依賴、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決定用工廠制造的方式替代現場手工作業。工業化方式能明顯提高質量和效率。比如現場砌筑外墻易滲水,采用預制外墻板就會大幅度減少滲漏,速度快、質量好。目前市場積極性在提高,隨著規模的提升,能夠逐步消化每平米三五百元的增量成本。”譚宇昂說。
此外,岑巖表示:“這也是新型城鎮化的途徑,新型城鎮化是人的城市化,要把農民工變成市民,要通過建筑工業化使得廣大農民工轉變為建筑產業工人。”通過培訓上崗,由原來低價值向專業化的勞動內容轉變,由原來的農民工、臨時工轉變為有專業技能的工人,以適應現代化生產需要。
深圳還通過政策鼓勵住宅產業化推廣。根據《關于加快推進深圳住宅產業化的指導意見》,從今年起,新出讓住宅用地項目、政府投資保障性住房項目和安居型商品房項目全部100%實施產業化,對符合條件的存量土地新建住宅項目給予達到1/3層數提前預售和3%的建筑面積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