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中小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可以解決“融資難”的問題
主持人包興安:當前,中小企業正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我們認為,隨著政策支持,“十三五”時期,中小企業將在活躍經濟、穩定社會、創業創新、吸納就業等方面擔當更重要的中堅力量,并對穩定民間投資起到重要作用。同時,中小企業融資難、成本高、頻遭行業壁壘等難題有望得到更好解決。
近日,工信部印發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在轉型升級改善供給方面,將重點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廣州市君俠投資總經理黃劍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專精特新”里的“專”是指專業化,通過提高專業化生產服務和協作配套能力,使企業能突出自身在細分領域的優勢、減少資源重復配置,進而提升企業的市場占有率。“精”是指精細化,通過精細化的生產、管理或服務,掌握自主知識產權或先進知識。知識、技術的壟斷能保證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升級,進而提升產品或服務的毛利率。
黃劍飛指出,“特”是指特色化,采用獨特的工藝、技術、配方或特殊原料進行研制生產,產品或服務具有獨特性、獨有性、獨家生產的特點。獨特的工藝、技術和配方等使企業在其相關領域具有不可替代性,使企業能在市場特別是境外市場的開拓中處于優勢地位,進而提升企業的收入能力。“新”是指新穎化,開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通過行業的交叉融合提供新的產品或服務,具有“四新”經濟發展特征。
華東政法大學金融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大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工智能行業、健康醫療產業、新金融行業、物流運輸產業、文化產業有望成為“專精特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重點。
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中小企業發展成果顯著。截至2015年末,全國工商登記中小企業超過20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5400萬戶,中小企業利稅貢獻穩步提高。以工業為例,截至2015年末,全國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36.5萬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的97.4%;中小企業提供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成為就業的主渠道。
為保障中小企業健康快速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將加大財稅支持,加強體制機制創新,引導各類社會資金支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節能減排,以及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農業、文化產業和民族特色產業等領域初創期中小企業發展,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通過資本市場,企業可以與相關的產業通過并購重組進行優化配置,以先進企業的產品技術優勢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并在資金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使企業實現飛躍發展。”黃劍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