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6月3日一場旨在向全球“借智”建設“新城”,促進城市規劃理念轉型升級的濰坊高新區全域國際化城市設計方案國際競賽說明會3日在濰坊舉行,與會城市規劃專家建議中國城市建設要吸取人類城市建設百年來的正反經驗教訓,借鑒國際規劃理念,建設幸福感強、生態和諧的城市,來治療中國當下備受“吐槽”的城市病。
交通擁堵、就醫難、上學難、城市幸福感低等大城市病已經成為中國大多數城市居民生活的“槽點”,微信朋友圈、微博狀態都頻繁顯示了城市病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和城市生活的焦慮。
“中國許多城市只有一張面孔,這不符合人類審美多樣性的天性,也無法吸引人”,中國國務院參事、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仇保興在同日召開的濰坊高新區創新發展論壇上結合英國、法國等國家城鎮發展經驗和教訓提出,城市要尊重多樣性和文化傳承性的結合,可以按照“生態城”的理念進行規劃,為市民提供具有幸福感和包容度的城市。從交通、土地利用、綠色基礎建設、水資源利用、防洪風險、城鎮設計、公共服務設施、產業孵化、節能減排等方面解決中國目前城市建設綠色發展和生態城的規劃。
仇保興建議,中國城市規劃要為步行、自行車、公共交通等綠色出行創造條件,通過緊湊混合用地,建設海綿城市,設置入城產業的單位碳排放量,拒絕高耗能、高排放的工業項目。“濰坊高新區的規劃應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建成山水交融、產業集群、具有人文意境、綠色內涵,街區又充滿活力的生態化新城。”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張兵也認為,曾經的高新區給人的印象只是產業新園區,1994年中國政府把開發區、高新區納入城市整體發展規劃,而不只是單一功能的產業發展規劃。城鎮化的發展不能一拆了之,要將高新區當成新城市的發展模型進行規劃。“城市規劃前必須做好交通規劃,避免出現當今中國城市的通病。按照國際化的理念征集城市規劃將使濰坊高新區有機會對城市病‘免疫’。濰坊高新區110平方公里區域的未來規劃應該是整個濰坊綜合發展的模式,濰坊老城區發展好不好主要看高新區發展。”
專程從美國趕來參加當天論壇的加利福尼亞大學睿迪管理學院終身教授祝效國則更重視園區的軟環境和軟實力,他對比中美高新區的發展表示,美國更注重知識產權保護、金融法律體系等軟實力建設,同時美國高新區一直占據產業鏈的高端,獲取更高的產業價值,在軟實力和產業鏈價值方面中國城市需要向美國學習。
2016年5月,經國務院批復,青島、濟南、淄博、濰坊、煙臺、威海等6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整合升格為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如何讓濰坊高新區在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發揮作用?濰坊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初寶杰表示,高新區需要高級人才支撐,而高級人才對生活環境具有更高的要求,要吸引“金鳳凰”,必須先種好“梧桐樹”。本次濰坊高新區向全球城市規劃人才“借智”,用國際化的設計理念規劃高新區發展就是為了促進城市建設理念轉型升級,建設可以吸引高端人才和高端企業的城市環境。
“農村對于高新區并不是負資產”作為一個110平方公里待建“新城”的“一把手”,初寶杰說,在濰坊高新區農田可以轉化為非糧觀光農業。他希望將高新區建設成各種產業、全區域發展的模式,拋棄高新區只是產業園區的老“套路”,濰坊高新區要在用全球視野探討和論證未來發展的功能定位、新型城市引領者,用國際化的思路建設城市。
據悉,本次濰坊高新區全域國際化城市設計方案國際競賽將聘請多名資深評審專家,從入圍第二輪概念規劃方案設計的單位中,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各1名、入圍獎2名,相應給予120萬元、100萬元、80萬元獎金和入圍獎各50萬元的補償金,并從獲獎單位中擇優選取1家設計方案,提供總標的額為500萬元的招標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