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水庫最新一期水質全因子監測結果評價顯示,109項均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標準,其中常規項目95%以上符合Ⅰ類標準,特定項目100%符合水源地水質標準。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一年來,累計分水水量22.2億立方米,讓京、津、冀、豫4省市3800萬人用上了清澈甘甜的丹江水。
“確保一庫清水永續北送是南陽的責任和擔當,南陽始終以建設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市為統攬,踐行綠色發展的理念,加快產業創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優先高效生態產業,以實現水清民富的雙贏。”南陽市委書記穆為民說。
南陽不僅大刀闊斧地關、停、并、轉了高能耗企業800多家,取締養魚網箱4萬多個,否決了73個大中型項目。2015年伊始,更是將節能環保、循環經濟、大氣污染防治、污水和垃圾處理、丹江口庫區水污染防治及水土保持等領域30個項目列為“十大工程”重點項目。(下轉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一年多來,南陽重點推進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匯水區及干渠沿線、環城高速兩側、鴨河口水庫和蘭營水庫周邊等重點區域綠化造林,完成營造林144萬畝。實施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及干渠(南陽段)生態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治理及礦區四大生態恢復工程。對唐河、白河、淮河等市域重點河流實施一河一策,開展了10個縣和44個重點鄉鎮飲用水源地周邊環境整治工作。在淅川、西峽、內鄉的30個鄉鎮575個行政村實施領取區域面源污染防治項目。目前已完成投資9.4億元,尤其是丹江口庫區水污染防治的28個污水處理設施類項目、31個垃圾處理設施類項目、10個入河排污口整治項目、9個水環境監測能力項目等已按計劃全部完成。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實現南陽綠色崛起的機遇,關停污染企業,拒絕高耗能項目,換來的是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南陽市市長程志明說。
新能源、裝備制造等一批新產業在南陽崛起,一個個生態項目綠了青山富了百姓。在渠首淅川,以淅減、淅鋁、福森新能源、中原輕工四大產業園為代表的綠色產業集群引領著全縣工業實現化蛹為蝶的成功嬗變。在水源涵養地西峽,獼猴桃、香菇等生態農業抓住“一帶一路”的機遇,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