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月26日電 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一直是亞太地區各國的共同愿望。在日前結束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國家主席習近平闡釋了中國發展的新理念,并對亞太地區未來經濟發展提出建議和主張。國外專家認為,中國作為亞太區域合作的參與者、推動者和引領者,將本著互利合作理念,與亞太各國、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分享發展紅利。
“一帶一路”助力區域一體化
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建議,要堅持構建開放型經濟,堅持大開放、大融合、大發展,推進亞太一體化,推動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盡早建成亞太自由貿易區。專家們認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在同亞太多個國家發展戰略契合對接,將對區域內外的互聯互通起到支持和促進作用。
巴基斯坦-中國商業和投資促進委員會主席阿馬努拉·汗說,從中國提出“一帶一路”開始,本地區就出現了一波經濟發展的新浪潮和新希望。中國將中巴經濟走廊作為“一帶一路”的先行項目,促進了巴基斯坦的經濟發展。中國在能源、基礎設施等領域向巴基斯坦投資,也使其他國家的投資者增加了對巴基斯坦的信心。
蒙古國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舒日呼說,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與“一帶一路”高度契合。中蒙俄三國高層領導人的頻繁會晤為中蒙俄經濟走廊的建設提供了頂層支持,三國的互聯互通將成為大勢所趨。
哈薩克斯坦首任總統基金會首任總統中心主任阿姆雷巴耶夫說,絲綢之路經濟帶計劃的實施給哈薩克斯坦帶來了積極變化。隨著沿途國家不斷吸引投資,基礎設施得到完善,創新技術和現代化技術正在區域內得到廣泛應用。哈薩克斯坦不僅成為貨物運輸的中轉國,而且正成為各國文化和經濟融合的積極參與者。
泰國開泰研究中心中文部主任黃斌說,“一帶一路”是實現亞太經濟互聯互通的必由之路。目前,東盟國家之間的跨境陸上交通運輸設施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經濟一體化的效益無法得到充分發揮。而“一帶一路”倡議將通過支持東盟國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東盟的整體競爭力。
新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教授黃小明說,舊有的地區經濟整合模式在現階段面臨不少局限性,而中國倡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建設、“一帶一路”等在一定程度上將重新整合地區乃至全球經濟的勞動分工,在區域安排中探索經濟發展新的模式和運作方式,能夠連接各國的切實利益,通過機制整合發揮各國優勢,進一步推動多邊機制的發展。
中國理念惠及亞太繁榮發展
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重點詮釋了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各方普遍認為,中國堅持改革開放決心堅定、措施有力。中國經濟經過調整,增長質量會更高,發展前景會更好,這對亞太和世界是新的更大機遇。
阿馬努拉·汗說,“互聯網+”、服務業和包括新能源、生物技術、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中國的新規劃中得到高度關注,本國和國外的企業將在這些領域得到更多投資機會。在共同發展的政策下,中國也在幫助和支持鄰國擺脫經濟危機。
蒙古國《蒙古消息報》社長孟和圖拉說,中國的“十三五”規劃不僅是中國發展的藍圖,也具有世界意義。中國提出的一系列發展新理念也將會對國際經濟發展秩序的完善產生推動作用;一系列具有創新思維的發展戰略對蒙古國的發展具有參考作用,蒙古國在電子商務等領域可以借鑒中國經驗。
韓國東北亞歷史財團研究員車在福表示,在“十三五”規劃中,中國政府立足于現實,更加注重經濟質的增長,更加重視分配和均衡,致力于減小貧富差距。而中國政府在強化“互聯網+”政策、加強對社會福利領域的投入等方面的努力備受國際社會關注。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是未來亞太地區乃至整個國際社會的最重要議題之一,中國正在為世界經濟發展貢獻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