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至今,國際油價暴跌。放眼全球石油行業,有企業陷入困境,也有企業伺機而動,時刻準備著抄底。市場變化往往如此,挑戰中蘊藏著機遇,就看哪些人有所準備,在格局重塑時脫穎而出。
難熬的煤市寒冬,持續時間比預期的要長。雖然國家出手干預,降低了進口煤對國內市場的沖擊,但2015年度的煤炭交易大會,煤電博弈仍在繼續,煤企抱團挺價心存希望,無奈現實的需求情況依然嚴峻。在煤炭經營仍陷困境的當下,煤層氣能否逐漸接棒,成為當前經驗情況下的亮點?
2015的天然氣市場,注定也是不平靜的一年。在氣價上漲和油價腰斬的雙重影響下,天然氣在多數以氣代油領域的經濟性都受到了不小的沖擊,需求增速放緩。國內供需格局將結束多年來供不應求的狀況,轉變為供應適度寬松,而氣價也在進口天然氣價格下滑、國內需求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失去上漲動能。不過,從某種角度而言,雖然市場如此變化對所有類型的天然氣供應源都有影響,但對煤層氣而言,未嘗不是一種機遇。畢竟,煤層氣相對單井成本6000-8000萬元的頁巖氣、項目設計生產成本1.53-1.60元/方(實際成本近2元/方)的煤制氣等非常規氣源,甚至對于致密氣、深海油氣等開采成本較高的常規氣源而言,仍然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甚至在逐漸供大于求的LNG市場,某些地區管道原料氣屢次提價直至2.29元/方逼得LNG工廠無奈搬遷應對,反倒襯出了煤層氣制LNG的機會。
在當前的能源市場環境下,煤層氣行業仍然可以通過一系列戰略調整和提前布局,化被動防守為主動出擊,待明天笑看市場復蘇。首先是“開源節流”。技術的突破,往往會帶來生產能力和利用效率的提升,以及生產和運營成本的下降。而深挖市場潛力,加大綜合利用,則能將既有產品發揮出更大效益。其次要加強“合縱連橫”。適當延伸產業鏈,能讓企業在變化的市場中靈活調整、分散風險。或者企業間加強合作,在商業層面優勢互補、發揮合力。
2015年3月19日-20日,易貿第8屆煤層氣盛會,誠邀煤層氣產業代表齊聚山西太原,群策群力,共商煤層氣發展大計。地面開采的鉆井技術和增產手段,有了哪些研發進展和實踐應用?井下抽采的低濃度瓦斯,利用技術和設備又有了怎樣的突破?十三五前后國家和地方政府是否會出臺更多的扶持政策和戰略規劃?車用及民用市場將有怎樣的變化,發電應用如何進一步升級?管網建設和加氣站布局如何促進煤層氣行業發展?
回顧2013-2014年,煤層氣行業扶持政策和各類規劃頻發,紅利仍有待釋放。技術攻關和區域發展方面,有瓶頸也有突破。2015年伊始,能源局、環保部、工信部3部委共同發布《關于促進煤炭安全綠色開發和清潔高效利用的意見》,也明確提出要加快煤層氣開發利用,到2020年目標產量達400億方,其中地面開發目標更是高達200億方。展望2015年,我們依然對煤層氣行業抱有信心。易貿愿與煤層氣上下游企業同舟共濟,搭好平臺,助力企業把握技術發展,看清市場動態,結識業務伙伴,達成戰略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