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被盜事件頻發、不少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未受到保護、老建筑在舊城改造建設中被拆除……十藝節臨近,最能體現濟南歷史文化的一些文物和老建筑受到市民關注,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建議加大對濟南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力度。市政協委員、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副教授楊志宏也建議保護和開發市區老建筑。
破壞文物事件頻發 應強化保護網
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分組討論中,有政協委員提到,2012年濟南市范圍內發生多起文物被盜和破壞事件:太甲山佛教造像被人打上鋼釬,險些盜走佛頭;原英國領事館被拆除;長清區蓮花洞造像兩佛頭被盜走……
濟南市現有國家級、省級、市級和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別是12處、57處、87處和317處,登記保護文物單位269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不少不僅沒有享受到重點保護,并且長期處于無人問津狀態,甚至連文物保護標志牌都沒有。
因此,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建議,應通過大力宣傳震懾文物犯罪,通過發動群眾強化文物保護網。建立必要的獎勵機制,形成一個嚴密的文物保護監控網絡。
舊城改造要保留好歷史建筑
濟南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有很多的歷史古建筑,濟南的自然和文化特色都蘊含在這些歷史建筑中,這些建筑是濟南歷史文化的底蘊之所在。
楊志宏認為,濟南的城市建設飛速發展,舊城改造是城市建設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在改造過程中要保留好歷史建筑,實現城市發展和建筑文化傳承雙贏。楊志宏說,保留文化遺產第一條原則就是“原真性”,現在可以復制任何古代的東西,但復制品會隔斷歷史和文化。
她建議,歷史文化建筑保護不一定都封存起來,可以修復加利用并重,在當前城市建設中同質化很嚴重,而歷史文化建筑能彰顯一座城市獨有的地域性。老建筑的保護,不怕規模小,只怕不用心、不精巧、不大氣、眼光不長遠。 (記者朱文明 殷玉國 趙靜 李永明 田珊
(原標題:老建筑應融進舊城改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