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是湖北省襄陽市這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經濟騰飛的黃金時期,也是襄陽市不斷深化改革、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時期。襄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圍繞“節能、節地、節水、節材與環境保護”工作目標,不斷創新思路、加大力度,推進建筑節能、發展綠色建筑,建筑節能工作成效明顯。
完善機制建筑節能全面開展
為加強建筑節能工作領導,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的墻體材料革新與建筑節能工作領導小組,市屬各縣(市)墻革與建筑節能監管職能全部歸口到各建設口管理,建筑節能工作管理網絡日趨完善。該市健全了市、縣兩級機構,通過逐級簽訂責任書的方式,將建筑節能目標任務層層分解、落實,保障了建筑節能各項工作任務的順利開展。
在此基礎上,該市積極推廣應用建筑節能新技術,定期發布建筑節能產品認證、備案目錄,引導各類工程優先選用國家和省推廣認定的新技術,培育從事建筑節能技術研發、生產的研究中心、產業化基地。該市組織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管示范,制定既有建筑改造計劃,逐步對高能耗建筑實施節能改造。
截至今年10月,襄陽市區新建建筑設計階段節能標準執行率達到100%,施工階段節能標準執行率達到98%;246萬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任務將于年底全面完成;啟動了150萬平方米綠色建筑試點示范工作;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等工作正進入實施階段。
組織聯動綠色建筑順利試點為全面推進綠色建筑工作,襄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貫徹落實相關建筑節能管理政策法規的同時,對綠色建筑工程的設計、施工、監理、質量監督、竣工驗收等進行了規范,充分發揮政策法規的引導、約束和調控作用,確保綠色建筑工作沿著法制軌道健康、持續發展。
今年,該市以“綠色襄陽”、“都市襄陽”的建設契機為抓手,研究制定綠色建筑發展的政策措施和工作任務。市政府還組織相關部門和企業召開了綠色建筑工作推進會議,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襄陽市綠色建筑發展的指導意見》等規范性文件,建立完善了綠色建筑建設管理及評價工作體系。
目前,該市東津新區、龐公新區等城市新區創建綠色建筑示范城區的建設計劃已列入全市總體規劃,綠色建筑示范小區(工程)創建工作初見成效,海容·國色天襄等4個建設項目正在申報綠色建筑星級標識,申報建筑面積達150萬平方米。
強化監管禁實工作縱深發展
近幾年,襄陽市每年新建建筑面積300萬平方米,這些建筑從建材生產到竣工投入使用,其能源消耗約占全社會總能耗的30%左右,而且這個數字仍呈上升趨勢,推廣與實施建筑節能、強化行業監管意義重大。
襄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加強了規劃設計到竣工驗收的各環節的監管。嚴把施工圖審查、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備案三個關口,不斷強化新建建筑節能工程監管措施,實行墻體材料和建筑節能材料備案制度,嚴把進場材料和門窗質量關。同時,該市加大執法力度,定期組織開展建筑節能工程質量專項檢查,對檢查結果進行通報和公示,規范了新建建筑節能工程各實施主體的質量行為。
該市還堅持把“禁實”工作與新型墻材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新型墻體材料產品認定工作為抓手,加大綠色建材開發推廣力度,加快發展防火隔熱性能好的保溫材料,推廣應用節能與結構一體化技術、高性能加氣混凝土砌塊、節能門窗等建材和部品,管“疏”結合,大力促進綠色建材發展應用。目前,該市市區新建建筑全面實現“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和“禁止使用實心黏土磚”,“兩禁”工作從城區向農村地區延伸。經過幾年的市場培育,該市已有8家新型墻材生產企業產量過億塊(折標磚),形成三個新型墻材生產基地,產品、產量市場銷售占該市城區80%份額。
全民行動節能意識深入人心
10月13日,綠色建筑知識大型公益講座活動在襄陽劇院舉辦。現場內容豐富的展板、各類宣傳資料和部分新型節能材料,吸引了很多對建筑節能感興趣的市民。
據了解,為了向社會公眾宣傳綠色建筑知識、傳播節能環保理念,襄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根據工作實際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建筑節能公共宣傳活動,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站等渠道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廣泛宣傳建筑節能的重要意義和發展綠色建筑的相關政策措施、科普知識等。該市還通過舉辦技術培訓、現場經驗交流會和外出參觀學習等方式深入廣泛地開展培訓和交流活動,提高了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
“加快建筑節能事業發展,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城鄉建設、人民生活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雖然襄陽市建筑節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距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襄陽市城建委黨委書記、主任李詩說,“今后,我們將積極借鑒國內外建筑節能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創新工作及管理機制,積極探索建立以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為核心的工作重心,做好全市建筑節能規劃,健全地方配套法規及相關政策,大力開展建筑節能應用技術研究,加快建筑節能、可再生能源、綠色建筑、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的步伐。”
□本報記者 柯善北 吳文杰 通訊員 肖萍 葛駿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