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下將把這次表彰作為新動力、新起點,再接再厲,堅定不移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投身自貢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進一步弘揚勞模精神,激發勞動熱情,讓四川制造叫響全球!”對于剛剛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表彰,華西能源工業股份公司董事長黎仁超感到,企業有了更多前進的動力。
為攻克技術難題 從非洲運回沙子和石油焦
在石油生產大國蘇丹,原油生產后,大量石油焦因無法轉化利用而成為廢品,堆積如山。2005年,蘇丹石油生產企業希望能將石油焦“變廢為寶”,建造石油焦循環流化床鍋爐項目。
中國機械設備工程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CMEC)成為工程總包方,開始在國內尋找鍋爐制造企業。此時,國內能夠生產該鍋爐的多家大型企業均因為引進國外某能源集團的鍋爐技術,受到技術壁壘限制:該技術只能在中國國內使用,禁止出口。
作為“后起之秀”的華西能源看中了這樣的機會:別人不做,我們來做。而擺在華西能源技術團隊面前的卻是一個難題:技術受到限制怎么辦?
一切從零開始,進行自主研發。以萬思本、林雨為首的整個技術研發團隊攜手清華大學,開始艱難的技術論證……
由于蘇丹地處非洲,石油焦成分、作為惰性物料的沙子硬度有所差別;為了更好地收集數據,整個團隊將四噸當地的石油焦、兩噸尼羅河的沙子,不遠萬里運回西安熱工研究院進行試燒實驗;蘇丹、西安、自貢……技術團隊在三地來回奔波反復實驗論證,經過幾個月終于攻克技術難題。
就在項目進行中,作為副總經理的萬思本卻接到了國外某能源集團的電話:“你們華西能源作為我們的合作方,屬于技術保護范圍,技術不能出口,必須中止合同。”
“我們是自主知識產權技術,不受任何限制!”萬思本在電話中告訴對方。自主創新技術讓對方無話可說,2007年10月項目成功落地蘇丹,成為國內第一臺出口蘇丹的100%純燒石油焦循環流化床鍋爐。
“創新驅動是華西能源快速成長的基因,我們讓院士和一線工人一同創新。”黎仁超說,“在公司我們有著120多人的技術研發團隊,背后有數位院士、十幾家科研院所、高校作為智力支撐。”對于重型制造業,創新不是一個人的技術研發,而是利用整個團隊的力量,把整個創新鏈打通,我們還打造了一支數百人的技術過硬的“創新工匠”隊伍。
借“一帶一路”東風 讓“四川制造”叫響全球
4月28日,在自貢華西能源車間內,生產異常繁忙,一臺臺鍋爐配件正在組裝生產。“我們一季度的訂單已經超過20億元!”華西能源工會主席羅燦介紹,目前在生產包括泰國、緬甸、印尼的鍋爐訂單,而在馬來西亞、越南、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華西能源的團隊正在組織安裝調試公司的產品。
“華西能源受益‘一帶一路’,海外訂單一路猛增!”近年來,一張張來自海外的“大單”讓華西能源“漂洋過海”,業績全線飄紅。作為自貢的一家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華西能源成為各大財經類媒體紛紛聚焦的“熱詞”。
2015年華西能源分別與塞內加爾、巴基斯坦、泰國等國簽訂了78億元人民幣的工程總包和投資合同,開辟了“一帶一路”亞洲市場,實現了海外工程和海外投資零的突破;2016年6月與土耳其伊茲德密爾能源公司簽訂超臨界高效清潔電廠總包合同,拓展了歐洲市場,8月與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四川分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立雙方長期、全面的戰略合作框架。
“華西能源作為一個重型設備制造企業,重要的是要解決如何在工業4.0或者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通過技術創新、智能裝備,實現整個制造業快速轉型升級、改變制造業的發展模式。”黎仁超說。現在,公司在自貢實施老工業轉型的機遇下,以“創新、規模、全球化”為關鍵詞,將目標定位在中高端市場,努力在國際市場樹立起“四川制造”的品牌形象。在全新企業經營架構支持下,著力打造集裝備制造、工程總包、投資運營的全產業鏈企業,從單一產品設備的提供者,向系統方案解決商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