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曹妃甸大氣環境質量的明顯改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清潔采暖方式的大面積推廣。”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今年采暖季到來之前,曹妃甸區舉全區之力開展集中供熱長輸管線項目建設,將華潤電廠熱源長距離輸送覆蓋到城區,徹底改變了過去以鍋爐燃煤為主的供熱方式。
“我們既要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也要讓曹妃甸廣大居民享受暖冬!”唐山市委常委、曹妃甸區委書記孫貴石說。集中供熱長輸管線工程把華潤電廠的余熱加以循環利用,不僅能保證冬季供熱,還減少了鍋爐燃煤對空氣造成的污染,更大幅度降低了原有的能源消耗,這不僅是曹妃甸區委、區政府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大氣質量、提高城市現代化水平的重要舉措,更是一個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民心工程。
曹妃甸區是僅有5年歷史的新城區,整個規劃區域內大型集中供熱熱源不足、供熱管網建設不夠完善。曹妃甸城區、新城均以鍋爐供熱為主,一到采暖季,大大小小的鍋爐煙囪里冒出滾滾煙霧,不僅供熱溫度不夠,而且污染大,對城市發展和環境保護造成不利影響。為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節能減排、集中供熱,曹妃甸區委、區政府經過認真調研和反復論證,今年9月開始實施集中供熱長輸管線工程建設。
曹妃甸區集中供熱長輸管線工程以華潤電廠為集中熱源,曹妃甸城區鍋爐房為輔助熱源。該工程南起工業區北環路,終點至曹妃甸城區創業大街北區鍋爐房,全線28.4公里,建設總投資5.9億元。工程沿線經裝備制造園區、南堡鹽場、中小企業園區、四農場、五農場。
集中供熱長輸管線工程作為曹妃甸區重點項目,在工程施工期間,各參建單位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面對時間緊、任務重、雨天多、供貨環節受環保限產等諸多不利因素,工程管理人員24小時駐現場進行調度,積極采取措施,確保工程進度。
“11月15日,我們完成了城區北區鍋爐房熱源切換;11月30日,完成南區鍋爐房熱源切換。城區全部的供熱小鍋爐已全部停用或備用。”長輸管線項目現場負責人張建豐介紹說。截至目前,管線從華潤電廠出水溫度81℃,到工業區北78℃,到城區74℃,熱損3℃左右;居民室內平均溫度都達到24℃左右,并且隨著水量的加大,熱損還會降低,達到了很好的運行效果。
家住明珠小區的王女士說:“家里挺暖和的,連空氣質量也變好很多,今年冬天天空總是藍藍的!”
為了保障居民樂享“暖冬”,中鐵十六局派專人每天至少3次進行巡線檢查,查看是否有漏水、漏氣等突發狀況的發生,確保長輸供熱管線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各供熱站、各小區維修人員等一線職工堅持24小時在崗,發現問題及時溝通、處理。
據悉,在2018年完成技術改造后,華潤電廠余熱可供熱面積能達到800萬平方米,遠期滿足320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隨著2018年“電代煤”“氣代煤”工程的實施,曹妃甸區將形成工業余熱集中供熱為主,冀東油田地熱資源為輔,“電代煤”“氣代煤”為補充的覆蓋城鄉全域的清潔能源供熱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