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盡管行業大部分企業在工藝設備上已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但在“三廢”治理、環境保護上還面臨挑戰。比如行業“三廢”中的有害金屬目前難以監測,管理和技術存在問題。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在污染控制與處理、產品質量、工藝技術等方面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在水、氣方面的末端治理,大型企業做得都不錯,但如果考慮到固廢、危廢處理,土壤和地下水保護,在座的企業負責人恐怕就不會信心滿滿了,這方面提升的空間還非常大。”中國環科院李艷萍博士在論壇上表示,隨著水氣土三大戰役的持續推進,排污許可、環境稅等環境管理體系的重大變革,有色金屬行業在環境保護方面正面臨新的挑戰。
對此,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陳全訓表示贊同:生態環境和要素成本約束日益突出,資源與環境的雙重約束、供給過剩與成本上升的雙重擠壓、科技創新與拓展應用的雙重短板,全行業轉型發展之路任重道遠。
邱定蕃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有色金屬企業的環境保護要從科技和管理中要效益。生產工藝的綠色化、預處理智能化、重金屬在線監測等,都是企業、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
“要實現行業重金屬排放強度下降30%的目標,離不開科技的支撐。”李艷萍提醒說,在新監管形勢下,企業應全盤考慮污染治理的經濟性和有效性,謀求工藝優化、過程控制、末端治理同發力的協同效益。
此次研討會由豫光金鉛集團主辦。公司董事長楊安國介紹,今年是企業成立60周年,也是圍繞綠色發展積極轉型的一年。企業組織開展了“創建中國有色冶煉標桿企業”活動,投資20億元建設再生鉛資源循環利用及高效清潔生產技改項目,投資9億元進行廢電池網絡回收體系建設。“這幾項具有標志性的工程的實施,將推動豫光工藝裝備升級,經濟技術、環保指標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