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備忘錄,可能授權有關單位以“301條款&
近年來,我國光伏行業在海外市場接連受挫。2016年7月,美國對外宣布了其對華晶體硅光伏電池作出的“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行政復審終裁結果,除英利、天合、比亞迪等約19家企業被確認單獨反傾銷稅率為6.12%-12.19%外,其他所有中國出口商均被裁定適用238.95%的反傾銷普遍稅率;2017年3月,歐委會決定延長實施對華光伏雙反措施18個月;2017年7月21日,印度商工部發布公告,對自中國大陸、臺灣地區和馬來西亞進口的光伏電池及組件發起反傾銷調查。
此外,今年4月27日,美國太陽能公司Suniva提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要求運用“201條款”,對非美國制造的所有太陽能光伏產品實施貿易救濟,設立最低進口價格。
2017年5月23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布公告,稱應國內光伏企業Suniva申請,對全球光伏電池及組件發起保障措施調查(“201”調查)。相比“雙反”條款,美國“201條款”更有隨意性,且殺傷力更大。Suniva公司的這一申請如果通過,全球光伏貿易戰將全面升級。
近日,關于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備忘錄,可能授權有關單位以“301條款”為基礎對中國進行貿易調查的報道又成為了行業的焦點,業內專家認為,“301條款”有可能也對光伏產業產生影響。
面對美國、歐盟、印度的三面夾擊,我國光伏行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情勢不容樂觀。對于我國光伏行業來說,雖說國內市場也很廣闊,但是未來隨著發展國內市場勢必將趨于飽和,國內光伏企業若想要取得長遠發展,必然要走出國門,搶占海外市場。然而面對夾擊,我國光伏行業該如何突破困境?
雖然中國光伏無論是在制造業還是在電站裝機方面都已是全球市場老大,但是中國光伏在高端技術、發電能力等方面相對發達國家都存在差距,另外,融資成本高、電價補貼拖欠等不利因素也影響著我國光伏在國際貿易上的競爭力。而失去了技術以及發電能力等方面的優勢,中國光伏在國際貿易上的競爭力大多來自于低廉的產品價格。
但是對于美國、歐盟、印度市場來說,中國光伏產品的低價使得其本土光伏企業難以生存。除了申請“201”調查的美國Suniva公司,德國SolarWorld在申請破產時,其創始人也歸罪于中國同行競爭。為了保護其本土的光伏產業,同時不讓中國光伏在國際貿易中一家獨大,海外國家必然會對中國光伏行業進行打壓,歸根結底,是因為中國光伏產品雖然低價,但并非不可替代。是以,中國光伏行業要想走出國門,并獲得長遠發展,應該在保持現有優勢的前提之下,發展高端技術,提高發電能力,讓產品更具有競爭力,讓中國的光伏產品變的不可替代。如此國外市場對中國光伏的產品將會有持續的市場需求,這樣我國光伏行業才能挺直腰板走出國門,尋求更加輝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