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2017年全國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工作座談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強調,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各行業、各領域正在發生一系列重大變化,要科學分析當前我國工業綠色發展面臨的形勢,用新發展理念統領工業綠色發展工作全局,用制造強國戰略引領綠色制造全面實施,著力推動綠色、智能轉型,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專項資金保實施
2016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47%、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同比下降6%,節能環保產業同比增長10%,工業生產清潔化水平、大宗工業固廢利用率進一步提高,再生資源行業規范條件逐步健全,節能環保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綠色發展理念逐步增強,圓滿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
會議指出,2017年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系統要堅持把推進工業綠色發展作為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和《中國制造2025》要求的硬任務,把工業節能減排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抓手,以全面推行綠色制造為主線,認真貫徹落實《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和《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深化試點示范,完善法規標準和政策,加強監督執法,大力發展綠色制造產業,實現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同比下降4.5%等目標。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高云虎強調,“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也是落實《中國制造2025》、實施綠色制造工程、推進工業綠色發展的關鍵期。加強工業節能監察工作既是確保工業綠色發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資源能源約束的關鍵,也是貫徹落實節約能源法、轉變政府職能、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要求。
記者獲悉,2016年工信部還首次利用工業節能監察體制機制建設專項資金(2016年安排了5800萬元)用于開展工業節能專項監察和長效機制建設。
實際上,在專項資金設立之前,工信部此前便部署了一系列工作來強化節能督察工作的實施,比如先后下發了《關于加強工業節能監察工作的指導意見》,并連續3年印發工業節能監察年度工作重點計劃;連續4年組織開展高耗能落后設備淘汰、能耗限額標準專項監督檢查工作,推動企業淘汰高耗能落后設備和工業能效水平提升;利用世行項目資金,對各省區市600多名節能監察人員進行了培訓,支持開展了工業節能監察工作規范、“十三五”工業節能監察創新機制與推進計劃等課題研究。
重點對五類進行督察
據了解,2016年工信部節能司組織人員對30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4131家重點用能工業企業開展了國家重大工業節能專項監察。節能專項監察任務包括鋼鐵企業能耗情況,合成氨、燒堿等產品能耗限額標準貫標情況,電解鋁、水泥行業階梯電價政策執行情況,落后機電設備淘汰情況以及高耗能落后燃煤工業鍋爐淘汰情況等五大類內容。
監察組組人員在各地監察過程中發現了一大批違規用能行為:鋼鐵能耗專項檢查發現存在超標違規行為企業59家,占比10.39%,年產粗鋼等約6000萬噸,年綜合能耗約3177萬噸標準煤;合成氨等產品能耗限額貫標專項監察發現存在能耗超標行為企業42家,占比6.06%;電解鋁、水泥行業階梯電價政策執行專項監察發現存在能耗超標行為企業127家(均為水泥行業),占比13.2%。
在對淘汰落后與節能潛力進行分析時,工作人員發現落后機電設備淘汰專項核查電機超過40萬臺,總功率超過1900萬千瓦;核查變壓器超過13.1萬臺,總容量超過8680萬千伏安,其中發現淘汰類變壓器近4萬臺,容量超過724萬千伏安;高耗能落后工業鍋爐淘汰專項核查鍋爐1767臺,產能超過2.5萬蒸噸,發現淘汰類鍋爐140臺。
從全國監察情況看,大部分企業對于節能工作較為重視,特別是通過“十二五”以來持續不斷的節能執法監察,高耗能行業能耗明顯降低,超能耗限額標準狀況得到有效遏制,企業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但仍有少數企業節能貫標意識不強,節能管理制度不健全,能源消費統計臺帳和監測缺失,需要進一步加強監管和幫促。
但在監察過程中,也發現在工業節能監察能力建設、企業能源管理基礎、淘汰高耗能落后設備等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部分企業能源管理基礎較弱;節能監察機構能力建設不均衡;工業節能監察規范化建設需要加強;落后機電設備淘汰力度需加強等一系列問題。
點面結合促機制完善
對此高云虎表示,針對監察中發現的問題,節能司將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工作:
一是進一步夯實企業能源管理基礎。加大對能源數據報表統計不規范、節能管理制度不健全、節能措施不落實企業的監管力度。推動地方加強企業能源管理人員和統計人員業務培訓,鼓勵地方探索采取多部門聯合檢查方式,督導不符合計量要求、計量檢定不達標企業完善能源計量、統計和分析制度。
二是繼續推進工業節能監察體制機制建設。積極推動修改《節約能源法》,明確工業節能監察機構法律地位和職責權限,研究制定工業節能監察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工業節能監察程序文書,做好《工業節能監察工作手冊》修訂,提高工業節能監察效能。積極推動省市縣三級工業節能監察機構能力建設。
三是進一步加強工業節能監察能力建設和人員培訓。繼續修訂完善工業節能監察培訓教材,多渠道、分層次開展節能監察人員業務培訓,進一步提升節能監察人員素質和執法水平。加強執法監察人員業務交流,帶動和促進不同區域人員業務素質和工作技能提升。
四是積極推動企業淘汰落后機電設備。結合行業管理規范、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需要,積極推動部分高耗能行業主要產品能源消耗限額標準修訂。完善電機、配電變壓器、燃煤工業鍋爐等淘汰路線圖,結合機電設備能效狀況、投運時間明確淘汰時限。結合國家節能設備所得稅優惠政策目錄的調整,鼓勵地方出臺實施有關淘汰機電設備優惠措施,積極推動企業淘汰落后機電設備。
五是認真謀劃做好2017年國家重大工業節能專項監察工作。總結梳理以前的經驗和做法,廣泛深入基層調研,認真謀劃2017年工業節能專項監察工作思路、重點任務和計劃,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創新監察工作模式,積極構建國家工業節能專項監察長效工作機制。